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食蟲植物是如何吸引食餌昆蟲
104/12/04
瀏覽次數
6258
張光宇
|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食蟲植物是如何引誘昆蟲前來它所設下的陷阱,這一直是科學家想要解開的謎,各種假說與研究眾多之一就是植物嗅覺信號(olfactory signals)吸引食餌昆蟲前來,再加以吸乾榨盡。Jürgens 等人在 2009年使用動態植物上罩發出方法(dynamic headspace methods)來收集植物散逸出的揮發性氣體,以此分析探討食蟲植物由捕蟲葉片所揮發出的氣體成分。
這個方法詳細步驟是將一片食蟲植物的捕蟲葉裝入聚乙烯(PE.polyethylene)烤箱專用袋 (ToppitsR)密封,揮發性氣體在20分鐘內由填充吸附劑的熱脫附管(thermodesorption tube)收集,再透過一個9 伏特電池推動的薄膜幫浦(battery-operated membrane pump)以每分鐘 200 公撮的速率抽取。收集的樣品再用氣相質譜分析儀GC-MS分析氣體成分。
研究結果中,三種瓶子草屬(
Sarrcenia
)的植物
S. flava
,
S. leucophylla
和
S. mino
r,會發出大量化學成分且較高的相對發散速率(high emission rates),而這些成分也在花和果實中發現,氣味發散速率高,易吸引較多的蠅類。利用花蜜由醛類、酯類、乙醇等成分組成進行生物檢定(bioassay),發現這些化學成份會吸引訪花昆蟲,特別是膜翅目(Hymenoptera)的蜂及蟻類和鱗翅目(Lepidoptera)的蝶蛾。花朵中芳香烴的衍生物-苯甲醇(2-phenyl ethanol),會吸引如鞘翅目(Coleoptera)、雙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和鱗翅目(Lepidoptera)等昆蟲。另,葉片也會發出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氣味,是以蜂類和蛾類為授粉者植物的花朵代表性成分。
茅膏菜屬
Drosera binata
的葉片以甲基庚烯酮(6-methyl-5-hepten-2-one)成份最多,其次是苯甲酸,有檸檬柑橘味,常會吸引鱗翅目夜蛾科的昆蟲。捕蠅草(
Dionaea muscipula
)的捕蟲葉內有紅色斑塊,其揮發性氣體主要以薄荷味的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居多。
這樣的研究似乎可以說明哪些物質吸引昆蟲?食蟲植物分泌這些物質主要目的是否為吸引昆蟲?或昆蟲主要受此物質吸引,也待更深入研究。(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百變昆蟲族」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楊正澤
審校:
楊正澤
名詞解釋
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又稱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大多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以特殊的構造誘捕昆蟲或小動物來獲取養分。(資料來源:張光宇,2015)
昆蟲(30)
植物(2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