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雲端儲存(一):帶我上雲端!迎接網路雲端儲存新時代

102/08/26 瀏覽次數 11901
2013年5月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兩年前,全球儲存的資料量,等於每人擁有160座亞歷山大圖書館。到了2020年,企業、個人都將處理比目前多50倍的資料量。雲端,也就是駕馭海量資料的能力,將成為決勝點。」

隨著行動上網裝置及網路普及,帶來了一個什麼都可放在網路上的新時代,很多人有部落格、網路相簿、Facebook,這說明我們使用數位內容的習慣已漸漸「雲端化」。例如:過去我們會將照片、影片、文件資料等儲存在隨身碟上,以便攜帶到不同的電腦上使用或分享,但現在我們可透過網路連結,將我們想要分享或進一步處理的資料放在雲端,需要時透過網路連線下載使用,更可隨時將更新的資料回存到雲端上,讓資料永遠是最新版本,不需挪來挪去、處處需要更新;且雲端空間較不受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儲存空間的限制,比較不需要顧慮容量大小的問題。把雲端當作儲存空間的使用習慣,不但使資料可同時存取及備援,也可在各種不同裝置上使用,讓我們能「不開機」也能隨時隨地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看電子書、欣賞影片照片及聆聽音樂。

除了個人利用雲端儲存的習慣漸增外,許多企業也開始利用網路及雲端服務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例如:美國一家早期經營出租、郵寄DVD到府業務聞名於世的Netflix公司,在寬頻網路技術成熟普及後推出了線上影音服務,訂戶每月付8到10美元不等,就可線上收看影片或DVD「吃到飽」。這樣創新的影片出租的服務模式,徹底顛覆了美國DVD出租業的經營版圖,逼得老大哥百視達節節敗退,甚至向法院聲請破產重整,而Netflix則是訂戶大增,股價一飛沖天。利用網路連結雲端儲存與運算的使用模式,使得處處是雲端,隨時可以取之於雲端,又用之於雲端。

由於雲端運算服務對個人使用電腦與網路的習慣及企業經營的模式影響深遠,許多廠商競相針對個人或企業推出雲端服務,例如:蘋果iCloud、Dropbox、Google Drive及Amazon旗下的Amazon Cloud Drive,在雲端市場上都有不少用戶;然而「雲端儲存」服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挑戰已漸漸浮出檯面。對許多人而言,資料要保存在自己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才安全,但事實上存在個人電腦裡的資料可能被竊取、被毀損,也可能遭受病毒攻擊。在雲端環境裡,專業的雲端服務提供者可協助用戶管理資訊、備份資料、透過嚴格的授權認證,使用戶可安全地與他人分享資料,但如何維持雲端服務的品質,將有可能影響大眾使用雲端服務之意願。

例如:2013年2月內湖1棟專業網路機房大樓失火,使得上萬網址失聯,Google、Yahoo、Facebook無法連線大當機;微軟的Live!線上服務於2013年3月時發生Outlook與Hotmail信箱無法讀取到信件、線上行事曆與雲端儲存SkyDrive無法使用的情形,這些風險對個人而言或許只是中斷線上遊戲幾小時或無法與朋友在線上聊天,但對企業用戶而言,卻有可能影響商譽與營運,因此雲端服務提供者是否能降低中斷服務的頻率、發生問題後是否能迅速修復,將是雲端儲存的使用模式普及後,什麼樣的雲端服務提供者能擄獲使用者芳心的關鍵。

目前「雲端儲存空間」服務正面臨百家爭鳴的激烈競爭,究竟市面上有哪些「雲端儲存空間」可帶著大家遨遊雲端、享受雲端服務的靈活性?雲端儲存服務你將不可不知。(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