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甘薯會自己進行「基因改造」?
104/06/03
瀏覽次數
7098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國際馬鈴薯中心(CIP)位於祕魯首都利馬,成立於1971年,現在每年預算超過6,000萬美元,支持馬鈴薯、甘薯,以及其他根莖類作物的研究,以改善貧窮國家人民的生活。
最近CIP一個國際團隊的發現,也許能改變我們對於基改農作物的看法。
許多人反對基改作物,主要理由是那些植物是「人工」(基因工程)的產物,並「不自然」,無法理性評估它們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可是,在自然界,科學家早就發現了跨物種的越界基因。
例如農桿菌這種常見的植物病原,能夠把自己的DNA段落轉移到植物細胞內,改變細胞機能,科學家因而開發出有用的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參考《科學發展月刊》478期,2012年10月)。現在全世界的耕地,有10%種植的農作物是以這種技術開發的。
最近,?CIP的團隊分析了291個甘薯品種,發現每一個都至少有一段來自農桿菌的DNA。而且有一段農桿菌DNA只有甘薯的栽培種才有,它們的野生親戚都沒有,表示這段DNA的產物受到人擇的青睞。也就是說,在甘薯的馴化過程中,來自農桿菌的DNA扮演過某種角色,而且時間相當早。(根據祕魯的考古證據,至少在8,000年以前,當地人就以甘薯維生。)
參考資料
Kyndt?, ?T?.,
?et al
?. (?2015?) ?The genome of cultivated sweet potato contains Agrobacterium T-DNAs with expressed genes??: ?An example of a naturally transgenic food crop?. ?
PNAS
?, ?
112
(?18?), ?5844?-5849?.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6月,510期,76 ~ 79頁
原標題:自然發生的基改作物
甘藷(4)
基因改造(18)
農桿菌(4)
基改作物(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8/31
如果城市會呼吸─打造臺灣都市綠生活的藍圖
董景生研究員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
儲存書籤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16
我覺得我不會被騙,但我真的能分辨假新聞嗎?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