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生態演化啟示

106/04/21 瀏覽次數 2379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是孟子在戰國時代征伐不斷的國際關係中,對國家競爭力提出的深刻觀察。本次演講,將討論生態環境的好壞,對社會生物合作與衝突,以及物種分布範圍的影響。
 
「生於憂患」這個乍聽之下違背直覺的想法,應用在社會性物種的演化上,其實是饒富深意。如果物種在惡劣的環境中,演化出合作行為來對抗逆境,社會物種的競爭力可能透過合作而變強,就像戰國時代的秦國與燕國,分別在面對強大的魏國與齊國的侵略幾近滅國後,廣納人材、團結圖治後得以崛起一樣。而溫帶的物種一般被認為比熱帶物種具有較大的分佈範圍,原因是因為溫帶的物種必須要適應一年四季的變化較大的氣候條件,不似熱帶物種生長在相對穩定的氣候條件下,也因此學界普遍認為熱帶物種受到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將會比熱帶物種大,也是一個「死於安樂」的例子。然而,惡劣的生態環境,一定都是對生物有利的嗎?我們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短時間內環境的變動如果太大,也會對生物的繁殖與分布,有不利的影響。也許就像養小孩一般,優渥與艱苦的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各有好壞,值得生物學家仔細研究。
 
本講演經中研院授權國網中心「知識大講堂」收錄,並提供本園轉載,謹此致謝。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