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海水淡化新幫手–奈米銀
102/01/30
瀏覽次數
22716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近年來,各種有關全球變遷的科學研究都顯示,未來水資源會大幅短缺與分配不均,種種的訊息也透露未來自然淡水的取得會越趨困難,「海水淡化」便成為科學家尋求解決缺水危機的一個方向。
當今常見的海水淡化方法是以逆滲透膜(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RO膜),過濾海水來獲得淡水,但這個方法有一個嚴重的問題—RO膜易被阻塞,產水量不易維持。阻塞的主因是由於海水中有很多細小的微生物,它們可輕易穿透前置處理的濾心,並在RO膜上大量累積、繁殖生長,形成一層難以清洗的生物膜而造成阻塞,使產水量大幅降低。要如何克服這種生物性阻塞的問題,便成為國際上眾多海水淡化專家共同面對的困境。
目前處理這種生物膜阻塞的問題,科學家試著用「加氯」與「超濾」(ultrafiltration, UF)兩種方法來控制。前者的做法是在前置過濾過程中加入大量的氯,大幅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進而減少生物膜在後段的生成。但是因為殘餘氯會破壞RO膜,所以必須添加還原劑去除殘餘的氯,而加氯與除氯的藥量要精準控制,困難度頗高。
另一種「超濾」法則是目前許多新設海水淡化廠所採用的,這方法是在前置作業中加入一道孔徑超小(0.03微米)的濾膜,可以先過濾掉大部分的微生物,使其接觸到RO膜的機會大幅減少。但是這兩種方法都無法避免微生物在RO膜上生長的機會,一旦有少許的微生物接觸到RO膜,生物膜阻塞的情況依然會發生。交通大學的黃志彬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針對這個困境提出了一個根本解決的新方法。
在過去,「銀」的抗菌能力常運用在餐具、醫療器具或各種生活清潔產品上。黃教授著眼於此,嘗試在RO膜上接種一層奈米銀,利用銀的抗菌能力來降低微生物在RO膜上生長的能力,減緩生物膜形成與濾膜阻塞的情況。經過反覆長期實驗,發現覆塗一層奈米銀的RO膜上,生物膜的生成會明顯減少,證明這個做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更精益求精,另把奈米銀接種在2片RO膜間的網狀間層(spacer)上,這樣一來除了利用銀的抗菌功用外,更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做法避免直接覆塗奈米銀在RO膜表面上所導致產水量減少的衍生性問題。實驗的數據顯示,這種獨創的方法既能大幅減緩RO膜的阻塞,也能維持應有的產水量。
對於臺灣本島居民而言,尚稱充沛的雨量使得自來水的使用較不匱乏,鮮少注意「海水淡化」,對於許多外島居民來說,這個方法卻是他們生活用水的唯一來源。目前以生產成本來看,「海水淡化」約是普通自來水的3倍,如何克服過濾膜阻塞的問題,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黃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所提出的新方法,既能大幅改善目前海水淡化所面臨的RO膜阻塞問題,又能兼顧產水量,無形中大幅減低了生產成本。這不僅能幫助離島居民改善用水不足的困境,更對未來國家在水資源的取得與調配上,提供了一股新助力。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8月,476期,70 ~ 71頁
海水淡化(14)
逆滲透(1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