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體是個行動微生物培養器
102/09/18
瀏覽次數
972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愛達荷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波哈許(Carolyn Bohach),綜合了科學文獻中的數據,加上自己的研究,發現人體內的微生物細胞總數是人類細胞總數的10倍,可以裝滿一個半加侖(1.9公升)的容器。(按,平均而言,細菌的細胞比人體細胞小多了;細菌細胞的直徑以微米為單位。)
人類自出生起就感染各種微生物。從出生的過程起,就吃進不知多少微生物。出生後,與媽媽接觸,不論是吸奶還是擁抱,感染更多,因為乳腺裡有大量細菌。然後,一生從食物、飲水又不知吃進了多少微生物。此外,還有其他的微生物來源。
大部分微生物會從口、鼻進入食道、胃、腸,成人腸內的細菌有500個物種以上。牠們大體而言分為兩大類:厚壁菌門,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芽孢桿菌等,以及擬桿菌門,包括可引起新生兒腦膜炎的腦膜膿毒性金黃桿菌。
過去,科學家以為這些細菌對人無害也無益;最近10年,才發現不然。例如有些細菌生產的化學物質,可以幫助消化、吸收食物。在實驗室中,腸道無菌的老鼠比一般老鼠攝取的熱量多將近1/3,才能維持同樣的體重。然後,以細菌餵食腸道無菌的老鼠,在食量不變的情況下,牠們的體脂肪量會急遽上升。
腸道細菌還能維持我們免疫系統的健康。腸道細菌能調節腸道免疫細胞的量與密度,因為牠們會協助腸道淋巴組織發育(腸道淋巴組織涉及許多種不同的免疫功能)。腸道細菌似乎能影響某些免疫細胞的功能,例如樹突細胞、T細胞、B細胞,只是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影響的機制。可是科學家已發現鬆脆桿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釋出的一種物質,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成熟。此外,益生菌分泌的化學物質可以促進免疫功能。總之,腸道細菌不僅能抑制致病細菌,還可視為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人與細菌的關係,甚至更為密切。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些基因似乎源自細菌,目前已發現了約40個。由於我們的靈長類親戚的基因組中並沒有那些基因,因此有些科學家推測,那些基因應該是最近才進入人類基因組的。但是也有人猜想,也許我們的靈長類親戚本來也有那些基因,只是後來失去了。目前沒有定論。
科學家認為,關於我們體內的細菌對健康與生理的影響,我們已知的可能只是實況的一小部分而已。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1月,421期,80 ~ 85頁
免疫系統(29)
微生物(38)
細菌(24)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碳封存是臺灣淨零解方之一,如何兼顧環境及社會、經濟的需求?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