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海洋科學與技術:引言

104/03/05 瀏覽次數 4049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於民國103年1月26日正式開館,展項內容涵蓋海洋科學、海洋技術及海洋文化。這次的海洋科學與技術專題報導的內容,是由海科館同仁就其專長與海科館展項內容,以科普方式撰寫,希望能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推廣海洋科學與技術知識,以及對海洋文化的認知,展現我國海洋立國、海洋興國的目標,達成海科館「培養國人知海、親海、愛海、永續海洋」的宗旨。

臺灣四面環海,東側有一北太平洋最強的洋流 – 黑潮 – 經過。黑潮是一股溫暖的海水,源自赤道,由於其高溫、高鹽的特性,流經臺灣東部海域時,挾帶的熱量對臺灣的氣候、環境、經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黑潮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一文以海科館海洋環境廳的展示內容,介紹黑潮的起源、特性及其對臺灣的影響。

在太平洋西側赤道附近,有一全球海域中溫度最高、範圍最大且熱量累積最多的區域,稱為西太平洋暖池。這個暖池的水會受聖嬰及反聖嬰現象的影響而移動,進而對氣候系統的發展、變化與平衡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臺灣處於西太平洋暖池的北緣,受其影響更甚。〈最熱的海洋 – 西太平洋暖池〉一文配合海科館全球變遷及海洋遙測的展示內容,說明暖池與聖嬰現象的關係,以及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海洋科技觀測暖池。

水下機器人是探索海洋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深海更需要它,如海底礦藏調查、水下搜尋與打撈、水下設施作業,甚至軍事作戰,都可能應用水下機器人。機械魚也是水下機器人的一種,海科館有兩具機械魚,這兩具機械魚曾參加日本水中機器人比賽榮獲第一名。〈水下機器人–探索深海祕境的超級武器〉一文除介紹水下機器人的操作原理及種類外,也介紹海科館的機械魚,看過之後會對水下機器人有進一步的認識。若想看看兩具冠軍機械魚的風采,歡迎到海科館一遊。

水下沉船尋寶一直是電影的熱門題材之一,而水下沉船也是文化資產的一部分,它像「時空膠囊」一樣保留了歷史的一刻。沉船所停留駐足的海床則成為另一種廣義的博物館,收納了各式各樣的船隻,承載了各式各樣的故事。

〈揭開水下時空膠囊之謎– 水下文化資產在博物館中的展示〉一文介紹幾個具代表性的沉船及海洋考古博物館,若欲探索這些來自海洋的訊息,可一探時空膠囊中儲存的記憶與故事。海科館的海洋文化廳也展示部分臺灣附近沉船的出水物,歡迎有興趣的您到海科館親眼目睹這些曾沉睡在水下的文物。

地質是記錄地球環境最重要的證據之一,從地質年代可看出地球環境在改變中。您可能會在海拔數百公尺的山丘上發現許多海洋生物化石,這顯示目前的陸地可能是以前的海洋。〈地質年代中的生物群相更替〉一文以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敘述著地球環境的變動。而海科館海洋環境廳也以精緻的模型,呈現海洋環境的演變。

借助這次的專題報導,再到海科館觀賞,徜徉在海洋世界裡,您將可以更了解海洋科學與技術。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