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幾年來 STS 的研究,尤其是科學社會學,針對科學究竟是什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最近來訪的英國學者 Steven Yearley,對「大眾了解科學」(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一說中的科學作了相當深入的分析。在英國的脈絡中,大眾(需要)理解科學的說法,源自於保守黨執政的 1980s 年代。當時不僅政府對科學不重視,對於科技專家也不太理會(直到 1992 年科技政策的白皮書出現後,稍有抒解)。甚至在高等教育的階段,選擇進入自然科學的人也減少。科學社群因此頗有危機意識,因此許多人主張應該對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社群主要以知識擴散的角度來談所謂公眾對科學的了解(Yearly 稱之為 diffusion model),如 1985 年的 Bodmer Report 中認為科技政策一定要包括公眾科學教育,使之認識(進而欣賞)科學。基本上,此一立場與上面提到的科普立場有異曲同工之處。
也有人將此一立場稱之為欠缺模型(deficit model),因為其中預設了大眾缺乏科技知識。無論是知識普及或是欠缺模型,都有其盲點(及知識上的傲慢)。事實上,大眾在面對重要科技議題時,從來都不是在一個真空的純粹脈絡下進行的,而是往往與實際生活或具體問題息息相關(如洗衣粉、核能發電、空氣汙染、電磁波的健康風險、幹細胞等等)。欠缺模型只適用於科學技術的細節(例如,許多大眾可能不知道 DNA 的重要性或是遺傳學的原理),而有關科技使用的利害關係,其社會影響或道德意涵,甚至某項技術是否行得通,大眾就未必是無知的,甚至是有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