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玉樹臨風穩如山

93/02/03 瀏覽次數 12361
浩瀚的宇宙中,能量無所不在。地球板塊的推擠與地下能量的釋放,使渺小的生靈剎那間灰飛煙滅,流離失所。在一次次大自然的「震撼教育」中,我們經歷了「九二一」的創傷,領悟到為了保障生命的安全,除了要強化結構物本身的架構韌性外,還可以加裝「隔震」與「消能」的輔助器具,提升建築物的耐震性,在災難發生時維持結構的強韌,或是延遲建築物坍塌的時間,將損失降到最低。

除了地震的破壞力,強風也使高聳雲霄的超高大樓產生搖晃,身處其間,可能會讓人「暈船」。當然地震時,柱狀外形更容易產生鐘擺效應,一旦位移超過了臨界點,就會使結構受損。為了使「玉樹臨風穩如山」,增加安全性與舒適性,「結構控制系統」已逐漸形成高樓建築不可或缺的配備,透過多樣的阻尼器(damper)達到「消能」與「隔震」的目的。常見的消能裝置透過變形能或熱能,來轉移或消減地震的能量,藉以減少對結構本身的傷害。就功能上可區分為主動、被動、半主動三種型態。

讓堅硬的建築物產生塑性

簡單地說,「結構控制系統」就是建築物的避震器,原理就如同汽車的避震器一樣,吸收能量減少震動,增加舒適性與安全性。「阻尼器」就是使堅硬的建築物產生塑性的工具,吸收能量並且減少與地震力正面的接觸與衝擊。我們可以把它安裝在樓層間,達到「消能」的目的,也可以安裝在基底,發揮「隔震」的效果。

這種概念源於地震頻繁的日本,最早是用石頭做基座,將房子「放置」在上面,一旦發生地震,利用基座與房子的隔離與相對位移,可以有效遞減地震的能量,使損害減至最低。地震瞬間的加速度力量,是破壞建築物最大的推手。為了吸收並削減它的能量,土木工程師們運用降伏鋼、黏彈性材料、黏性流體、孔徑流及滑動摩擦來達成目標。

現在我們可以主動地掌控情勢,運用電腦系統,測量及推算地震力以及風力對結構產生的影響,配置適當的「阻尼器」去消減能量。當這些外力來臨時,我們運用電力或是燃油去驅動這些裝置,發揮預期的功能。

經由電腦設定的「控制演算法」測量,一般小型結構,大約需要10千瓦的電力來驅動,而大型的結構,動輒需要數百萬瓦,要在地震發生的瞬間,供應那麼龐大的驅動力,真是驚人。當然為了要保持「驅動力」零故障,平日的維護保養絕不能有疏失,開銷自然龐大,裝置費用也十分昂貴。更讓人憂心的是,當地震瞬間能量超過原始設定數據時,這個主動控制裝置很可能會失效呢!

大樓裡抗風消能的鐘擺

高雄市地標東帝士大樓就是採用「主動質塊阻尼器」(active-mass-damper, AMD)來抗風,它像鐘擺般的質量塊裝置在第85層。因為是運用電力驅動,可以用80噸的重量,發揮八百噸的功能,所以在外型上比「臺北101」金融大樓的鐘擺(質量塊)小了許多,節省許多寶貴的空間。

再看看總高度達508公尺的「臺北101」金融大樓,在第87~92樓間,吊掛一顆680噸的大鋼球(質量塊),這個大鐘擺就是超高大樓抗風的主角。不同於高雄東帝士大樓的抗風裝置,它不用電力驅動,而是直接計算樓板重量來設計的,所以在外型上要壯碩許多,但是原理是一致的。它是運用物理慣性,當大樓搖晃時,這個懸吊的大鋼球當然也會擺動,當大樓向右擺動時,大鋼球會向左擺動,因為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可以達到平衡的作用,減少結構的位移。

這個抗風裝置稱為調和質塊阻尼器(tuned-mass-damper, TMD),其中類似鐘擺的質量塊直徑5.5公尺,是由很多塊鋼板,經由精密計算,準確施工,像橫切西瓜般,一片片焊接成的實心鋼球。在施工時,先在四周鋼梁上架上一個碗狀承托架以及座托、斜撐,等到完成焊組後,鋼球直接以四組纜索懸空固定在第92層,下垂高度達22公尺,球體位於第87樓夾層。在鋼球下方裝置有斜撐及水平各八支油壓型阻尼器,用來控制鋼球擺動的幅度,避免它搖晃幅度太大,反而對結構造成傷害。未來這個大鋼球計畫漆成金色,在規劃為餐廳的第87樓用餐時,可以欣賞到它的「律動」喔!

如果要省錢,又要效果好,那麼可以選擇被動型結構控制系統。這種阻尼器通常都不需要維護,成本也較低廉,在興建過程中裝置在樓層間,可以一勞永逸。因為運用材質的日新月異,發展出多樣的面貌。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黏彈性阻尼器(viscous-elastic-damper, VED)。

一九六九年,黏彈性阻尼器第一次使用於美國紐約市世界貿易中心,運用它來降低風力造成的側向位移,減低建築物的擺動。由10樓至110樓,每一層裝置有一百個阻尼器,位置在支撐樓板的桁架樑下,整棟建築物共置放一萬個阻尼器。

「黏」住地震能量確保安全

傳統上,黏彈性阻尼器大多以斜撐形式裝置在結構系統內,也就是建築物的梁柱間。它是一種局部性、離散性的消能裝置,藉由其中黏彈性的材質吸收地震能量轉化為熱能,減少對建築物結構的損害,而外層的「鋼材」也可以發揮韌性以及變型能來共同增加結構系統的勁度與強度。在造型上,經常以三角型、X型、圓柱型等模式呈現。

一九九四年,臺北捷運系統劍潭車站由於採用倒吊式建築工法,在懸吊式屋頂下裝置了八個黏彈性阻尼器,藉以守護車站在地震、強風暨行車晃動下,結構的安全與舒適。它的形狀是由數個較薄的黏彈性層附著在突出的鰭狀鋁金屬板上,藉由黏彈性材料所產生的熱能,來消散在風力作用下結構產生的動能。

卡車司機舒適的油壓座椅引發了科學家研發的興趣。嘗試運用油壓來改變阻尼器的強韌度,達到我們的需求。這種阻尼器通常也是以斜撐的方式裝置在建築物梁柱間,稱為斜撐式油壓型阻尼器。因為體積比較龐大,通常只有辦公大樓會選用。內湖科技園區臺新銀行大樓,在橫向及縱向面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看起來就像放大的汽車避震器,因為裸露在外面,萬一發生問題,隨時可以檢修。下回經過時,可別以為那像「八字型」的兩根粗大鋼管是裝置藝術喔!

還有一種運用類似原理叫做「挫屈束制斜撐」阻尼器,臺北縣府大樓、板橋新站都是運用這種阻尼器來做為消能避震的工具。

一牆能兩用,制震靠得住

寸土寸金的住宅要裝置「結構控制系統」,當然要選擇外型美觀、節省空間、效果長遠的裝置,制震壁就符合上述的要件。

位於臺北東區鋼骨結構的高級住宅大廈就裝置了制震壁,並且成為銷售的賣點。制震壁裝置在上下樓層橫梁間,它是一種槽化的阻尼器,由一片內部鋼板及兩片外部鋼板所構成的U形結構,在內外鋼板間注入有若瀝青狀高黏性高分子的特殊物質。地震發生時,利用黏性物質的遲滯力與熱能轉換來消減地震能量,減緩建築物結構上的晃動,發揮制震效果,讓損失降至最低。

大直明水路一棟興建中的高級住宅,雖然是採用搖晃度比鋼骨小的RC結構,也在挑高的一樓短向面牆各加裝一片制震壁,藉以消減地震位移,增加結構安全係數。經過高級石材包覆後的「制震壁」,在外觀上完全不影響建築物整體的美觀。

隔靴搔癢,地震威力銳減

接下來我們把視線放到建築物的基底去,在那裡也有一些獨特的裝置,讓地震的力量有如隔靴搔癢,無法百分百施展威力。隔震型的「結構控制系統」大多裝設在建築物的基底,也就是上部結構與基礎間。運用橡膠、黏彈性材質,增加系統的自然振動周期,達到阻隔地震能量的效果。在地震的瞬間作用力下,減少上部結構的加速度,增加結構柔性位移量,再搭配阻尼器控制位移度。在型態上,可以採用摩擦型或是結合兩種隔震裝置的複合型,當然最好的是裝置磁流變消能器之類的智慧型裝置。

所謂磁流變消能器,是運用一種高科技的組合液體,由極微小的磁性懸浮物散布在礦物油或矽樹脂中所組成,只要運用微小的電力施加適當的磁場後,這些懸浮物就會串聯起來,由原來可以自由流動的液體,一變而為半固態的形式,配合電腦晶片的判讀,能夠在磁力作用下進行物理性質的改變,進而提升消能隔震的效果。

慈濟醫院新店分院擁有嚴密的隔震系統,主要運用鉛心橡膠支承墊同時搭配多項基底隔震設施,達到安全防護的目的。這種隔震系統也適用於古蹟、矮胖造型的體育館。如果房屋整棟遷移,也適用加裝。

另外一種隔震系統就像把房子放在一個碗上,房子可以在碗中前後左右柔性緩慢的滑動,但是不會破壞結構,摩擦單擺系統就是應用這種理論去達到隔震的目的,當然還要同時搭配適量的阻尼器來控制建築物滑動的範圍。它的缺點在於需要較大的空間來迴轉,通常較適用於局部隔震。例如臺北縣政府的資訊室,高科技的晶圓廠,藉此裝置確保電腦運作不會因為強震而中斷,珍貴的資料不會流失。故宮的國寶展示櫃也作了高標準的局部隔震裝置,以確保珍貴的先人遺產受到完善的保護。

以小搏大,半主動型奏功

我們了解主動型與被動型阻尼器都各有優缺點,截取兩者長處就是「半主動型控制系統」。它運用極微小的動力,去驅動「結構控制系統」中的樞紐,改變阻尼係數,而不是直接用動力去驅動整個「結構控制系統」,一般只需要數十瓦電力即可,所以通常一個汽車電池就可以搞定。

目前研發的有四種型式。摩擦型:運用電力控制樞紐的鬆緊。油壓型:運用電力控制孔洞的開或閉。油壓第二型,二段式控制蓄壓閥的開合。磁力型:以電磁感應的方式,可以隨心所欲地掌控「結構控制系統」中流體的軟硬度,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目標,效果最好,當然在費用上稍稍要高一些。

另外一種是結合主動與被動的混合控制。在結構物上分別安裝適當的黏彈性阻尼器與主動控制裝置。由於有阻尼器的協助,使主動控制器所需求的輸出能量可較單一裝設主動控制時要小。萬一地震威力太大,使主動控制失效時,仍有阻尼器作為第二道防線,確保結構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神經網絡,掌控地震威力

智慧型控制系統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科學家運用光纖量測器具有多點量測的優點,並且可以配合結構混合控制與類神經網路的訊號分析能力,發展出一個完美的結構控制系統。

光纖感測器具有高靈敏性、高耐蝕性、可撓性、細徑質輕、不受周圍環境雜訊干擾的特性,易於設計成分布式監測網路,利用網路直接傳輸量測資訊,並建立反應回饋系統,可以長期監測結構的安全性,也可以即時診斷警示。

產品規格化,守護你我他

由於臺灣位處地震帶,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已經過了四年,但是大自然摧枯拉朽的震撼,仍然深深震攝著人心,而它對整體社會的影響,至今仍未消散。我們不能改變地理位置,卻可以運用智慧來建構人身的安全。

目前臺灣並未將裝置「結構控制系統」規範於建築法規中,只有少數高價位建築物採用。如果未來可以將「結構控制系統」規格化,降低生產成本,穩定品質,相信將更具有商業競爭力,一旦普及化後,對你我生命的安全將更有保障。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