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抗愛滋病毒基因
102/07/23
瀏覽次數
1529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我們的基因組中有一個基因,叫做CCR5,這個基因製造一種蛋白質,出現在一種特殊白血球(巨嗜細胞)的細胞膜上。有些愛滋病毒以這個蛋白質做為侵入細胞的管道。
有些人感染這種愛滋病毒,不會發病,是因為他們的CCR5基因發生突變,製造出來的蛋白質愛滋病毒無法利用。
科學家本來估計這個CCR5突變基因是在700年前出現的,因此可能與當年爆發的黑死病有關係。也就是說,黑死病的倖存者也許是因為體內有這個基因的保護。(按:西元1346-1350年之間,也就是元朝末年,黑死病在歐洲大概奪走了兩千萬人命,大約是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
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專家重新研究這個問題,發現這個突變基因約5,000年前就出現了。因此它大概只是幸運地遺傳到今天,本來與抗病就沒什麼關係。
此外,我們必須記住,愛滋病毒有好幾型,大多數都侵犯另一種白血球,而不是巨嗜細胞。
附註:根據聯合國最新的愛滋病疫情報告,過去一年,有500萬新病例,310萬人死於愛滋病,全球病例數超過4,000萬。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2月,398期,76 ~ 78頁
愛滋病毒(10)
黑死病(8)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