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氣候變遷(五):氣候變遷對水資源安全的威脅

102/08/28 瀏覽次數 15540
2013年5月20日,臺灣新聞出現兩則與水資源有關的新聞報導。一則新聞是,美國紐約市「氣候變遷審查小組」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到2100年,紐約市周遭海平面將增高61公分,而像「珊迪」一樣的颶風,侵襲機率將越來越高,預料會使得美國東部沿海面臨水災之苦。

另一則新聞則是報導在泰國北部大城清邁所舉辦的亞太區域性水資源安全論壇,亞太國家領袖警告,急速都市化、氣候變遷以及農業用水需求遽增,讓水資源越來越缺乏,中亞、東南亞各國應該要建立合作模式,才能共享逐漸減少的水資源,否則激烈爭水將會引發國際衝突。

這兩則新聞報導讓人見證到,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全球水資源的分配與循環體系。

過去科學家早已提出證據指出,全球氣候變遷最直接的影響之一是造成許多區域的降雨型態改變,從而影響當地的經濟活動,特別像是農業這類的傳統經濟活動。

 IPCC在2007年指出,全球豪雨事件的發生率已大幅增加,而受豪雨侵襲的地區就特別容易發生水災,使得農作物的收成受創。這些蒙受氣候變遷之苦的國家,多半集中在地理位置上的亞熱帶,且多數是開發中國家,若這些國家追求發展的策略中,沒有將氣候變遷因素納入政策考量(無論是緩解或是因應),那麼將會使得水資源的問題成為這些國家新的安全威脅。

臺灣同樣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水資源問題。臺灣是島嶼地形的多山區國家,不但淡水資源不充足,而且集水能力也十分有限。過去氣候變遷導致的豪暴雨,經常導致土壤大量流失,也使得水庫泥沙淤積情況更加嚴重,若不積極思考因應策略,未來臺灣恐怕只會在有雨的時候面臨水災,在無雨的時候又要飽受缺水之苦。這樣的極端氣候所造成的水災和旱災可能頻繁出現的現象,也會衝擊我們的經濟發展。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地球本身水資源的供給能力,以及人類本身取得所需水資源的能力,是研究「水」安全的兩個面向。這兩個面向如今因為氣候變遷的結果(例如:乾旱與水災),正面臨嚴重危機,使得許多國家的水安全問題亮起紅燈。水資源缺乏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於此。對於極力克服貧窮問題的國家來說,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水資源缺乏或過量的問題,將導致人民難以擺脫貧窮的處境。

2002年的約翰尼斯堡宣言(The Johannesburg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便已傳達了氣候變遷對於抑制貧窮是一項極大的負面拉力,數十年追求發展的心血可能因為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災害在短時間付之一炬。

由於氣候變遷讓自然災害將更加頻繁與具破壞性,這也會讓發展中國家變得更為脆弱。因為發展程度越低的國家,越是仰賴自然資源,同時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明顯不足。依據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的內容,發展程度越低的國家在經濟活動上對於氣候變遷的敏感度,遠遠高於已開發的工業化國家。在氣候變遷之下,窮困者的負擔無形中被加重,其中便包括了取得水資源的能力。(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蘇義淵 |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
審校:葉欣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