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大小之間–奈米仿生
102/04/22
瀏覽次數
4103
李旺龍
|
成功大學奈米科技暨微系統工程研究所教授
我們使用的奈米的「奈」字,代表大小之間,比起中國使用的「納」米更有意義。人類習慣在公尺尺度思考問題,當有一天人被縮小到跟糞金龜一般大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研究奈米的學者很努力地將研究成果藉由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呈現在大家面前,但苦無製作大面積奈米結構的好方法。您知道生物身上滿滿的奈米結構,不!還有多層次多尺度的結構,讓生物有著許多特異功能,這也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早知道。藉由許多早知道的例子,讓大家思考現有的技術或許有創新的機會,以及是否該摒棄「人定勝天」改為「師法自然」?
仿生(51)
奈米(47)
顯微鏡(26)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6
我們的大腦為何容易相信假新聞?——專訪陶振超教授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