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在「天與水之歌」專題中,颱洪中心藉由七首曲目與讀者談天說地。
開場曲,彈奏的是詭譎多變、無法百分之百掌握的天氣預報。透過系集預報呈現出天氣預報的不確定性,同時說明藉由各種儀器蒐集大氣運動的真實數據,可協助降低預報的不確定性。
二部曲,是雷達和雨滴共舞的協奏曲。透過對雷達觀測原理的了解與觀看雷達回波圖的說明,可以知道天空中哪些地方會有大淚珠(下大雨),說不定,你也可以成為自己專屬的短期氣象分析師!
三部曲,是氣球與飛機在天空飛舞的合奏。科學家從觀天到飛天,從使用觀測高空氣象的測風氣球、探空氣球,搭乘飛機施放投落送到追風計畫的執行,都是為了求更多更好的氣象數據,才能對預測有更高的信心。
接續三部曲之後,無人飛機的觀測簡史要從1987年開始談起,直到1999年台灣無人飛機探空團隊(T.A.T.)正式成軍,這部曲輕快地彈著台灣無人飛機對未來探空科研與國際化的展望。
第五曲,大雨一來的台灣,山陡流急,狀似豆腐般的岩石與湍急的水流迸出悅耳的聲響。豆腐岩不僅造就了美麗景緻,更能夠發揮穩固橋墩、減少沖刷的功效,為減緩河道沖刷盡一份心力。
第六曲,是因淹水讓人侷促不安、心跳緊湊的節奏。淹水的原因百百種,是「內水」也可能是「外水」!還可能是颱風暴潮所引起。大雨欲來,山區可能崩塌、平地可能淹水,這些台灣常見的災害,能不能有預警的機會?
末曲,從天到地,彼此呼應。準確的天氣預報需要有密集的大氣觀測資料;而精準的淹水預測,河川的斷面、深度、流速與流量推估都不可或缺,這是長期試驗流域計畫中所解析的河川祕密。
這七部曲的文章希望能帶著您一路從天空看到地表;從觀測氣象到量測水文水理數據,從飛入颱風到川流於河水表面,看見台灣也知悉台灣所位處的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