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新的斑馬魚研究模式
96/03/06
瀏覽次數
17044
張志玲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金洌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最近建立一個新的研究模式。新模式選用的動物是斑馬魚,研究內容是與消化道有關的疾病。操作方法則是透過螢光基因和基因轉殖技術,培育出特定器官會發出螢光的斑馬魚,以便研究者能在活著的斑馬魚身上直接觀看器官的發育與病變。
啟動子是重要關鍵
斑馬魚是脊椎動物,在胚胎及幼魚階段全身透明,肌肉、心臟、肝臟、腸道、血管、血球和內臟在解剖立體顯微鏡下清楚可見。牠的發育過程、器官構造、生理功能、基因結構等都與哺乳類動物非常相近,因為具備了這些特徵,所以被選為這個研究的模式動物。
研究團隊首先在培育「螢光基因魚」的技術上,多加一個限定發光部位的操作。培育「螢光基因魚」的時候,可從水母身上取得「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透過基因轉殖技術,注入魚胚胎,經培育、篩選,就可得到發出綠色螢光的魚。
當研究人員決定從肝臟疾病的研究模式著手後,就開始準備培育「只有肝臟發光,其他部位不發光」的斑馬魚。不過,在進行培育以前,必須先找到只會在肝臟細胞內啟動的「啟動子」。因為「啟動子」是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沒有它基因就無法表現,而且特定的基因要由特定的「啟動子」啟動。這種關係,有如開關和家電用品的關係一樣,如果開關沒打開,電氣用品就無法啟動。
研究人員終於找到一個只在肝臟表現的基因─肝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簡稱L-FABP)。於是透過基因選殖技術,先把這個基因的「啟動子」選殖出來,然後接上「綠色螢光蛋白」基因,再經由基因轉殖、注入魚受精卵、培育、篩選等程序,最後得到只在肝臟發出綠色螢光的斑馬魚。
肝臟病變的研究模式
當研究人員用酒精浸泡肝臟發光的斑馬魚後,肝臟上的螢光減弱了,這是肝臟細胞功能受損的表現,因此確定這個模式可做為研究肝臟細胞功能的指標。而腸道、胰臟和肝臟一樣,都是由內胚層發育出來的,若能找到只在腸道或只在胰臟啟動的啟動子,就可依相同模式研究腸道或胰臟。
接著研究人員又把L-FABP的啟動子,接上C型肝炎病毒中具有致癌性的HCV核心蛋白,經過基因轉殖等程序後發現,斑馬魚肝臟逐漸出現形成肝癌的3大變化,也就是脂肪肝、纖維化,以及肝癌形成,因而確信這個模式也可用來研究肝癌的機制。
至於外來的有害物質對病變的影響有多嚴重呢?等HCV核心蛋白表現在肝臟後,再用一個傷肝的化學物質處理,可發現肝病變的時間縮得極短。這就表示,發生病變的肝臟若被傷肝物質入侵,肝病會急速惡化,而這也是肝炎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飲食與環境的證明。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3月,411期,79頁
轉殖(1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缺牙可能加深法令紋?拔牙後如何避免齒槽骨流失?補骨粉是必要的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