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根源–華人離散經驗

96/06/07 瀏覽次數 19866
「離散」帶有遠離家園的意味。因旅行、經商、留學、移民或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在與傳統對話後,常會產生不一樣的觀念與視野,有可能因此帶動發展,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能量,甚至促成整個社會的改變。例如原本偏好高粱酒與飲茶的臺灣人,現已逐漸偏好紅酒、香草茶。又如科學園區裡盛行的靈修活動,已與園區人設計的產品、生活價值、對孩子的想法、對中國傳統的態度等產生密切的互動關係。這些現象足以顯示:臺灣正在一點一滴架構屬於自己的文化,而其發展根源之一就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華人離散經驗。

從4D看華人離散經驗

現代史上所能看到的離散論述,大都是猶太人和非洲人寫的,事實上華人的離散經驗也極為複雜、龐大,只是論述不多。為求建立一個探討臺灣現代文化的模型,清華大學外文系廖炳惠教授以華僑故事為背景,從離鄉(Displacement)、失落(Dislocation)、差異(Difference)、歧出(Disjuncture)等4D角度探討全球華人的離散經驗。

早期華人為求更好生活而離鄉,現在卻出現為了心靈成長,放棄優渥生活,遠赴紐西蘭、南非的移民者。這些人不再眷戀單一祖國或特定辯證關係,他們能與不同地區移民建立協調、合作關係,在族群認同上具有豐富開放的面向。然因離鄉經驗的複雜性,導致產生文化上的失落感,而這種失落情結的產生主要因為文化差異。

早期人們以族群、性別和膚色做為文化差異主軸,80年代後,這樣的差異主軸卻被白人所接納與喜愛。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華人文化展現出過度的世界文明觀,他們比原鄉和新地方的人更世故,在認知層次上更前衛,對於兩地產生的視野提出不一樣的批判,也就是一種歧出的論述,這使得離散研究更具有參考和研究價值。

不可諱言地,臺灣現代文化的發展也受到很強烈的影響。譬如中藥、氣功,以及令身體與氣更加圓融的理念都非常中國化,但其日益普及的原因,部分是由於西方科學對其中某些療效的驗證。又如西方新的觀念為國內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注入新血,進而造就臺灣的經濟奇蹟。追根究柢,臺灣的變化發展和近百年來華人的離散經驗有關。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