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蘭德與臭氧層破洞
104/10/22
瀏覽次數
3763
IC之音廣播電台
|
您一定聽過,人類大量使用氟氯碳化合物,會造成臭氧層破洞。但這項研究到底是誰做出來的,可能記得的人就比較少了。就在這個月10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蘭德在家中過世,享年84歲,這雖然是個令人遺憾的消息,卻讓各界再度紀念氟氯碳化合物破壞臭氧層的重大發現,因為羅蘭德就是進行這項研究最主要的三位科學家之一。請聽以下的科學三分鐘。
羅蘭德是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得獎的原因是闡明大氣中的臭氧層,如何透過化學反應「形成」與「分解」,其實就是發現了氟氯碳化合物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
1928年,一群美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氟氯碳化合物,因為這種化合物沒有味道、不易燃燒、無毒、沒有腐蝕性,而且相當穩定,所以過去的用途很廣,包括作為噴霧劑、清潔劑等,還有我們常常聽到的,作為冰箱或冷氣的冷媒。
1974年,羅蘭德和博士後研究員莫里納,卻根據荷蘭大氣科學家克魯岑的發現,深入研究後,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警告:就是因為氟氯碳化合物很穩定,它會殘留在大氣中長達40到150年,如果人們照當時的習慣繼續使用,它在大氣中的濃度將會升高10到30倍。
上升到平流層的氟氯碳化合物,受到太陽輻射的照射,會產生光分解反應,分解出氯原子。接著,這些氯原子會下降到臭氧層,破壞臭氧,而且氯原子的角色是作為催化劑,意思是說,當一個氯原子破壞了臭氧以後,本身並不會消失,還可以繼續催化下一個反應。所以,只要一個氯原子,就可以破壞大量的臭氧分子。
這篇論文,使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展開科學調查,贊同了他們的發現,促使美國禁止生產添加氟氯碳化合物的噴霧罐。之後,由於氟氯碳化合物對於臭氧層的破壞日益嚴重,許多國家更在1987年9月,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分階段限制氟氯碳化合物的使用。1996年1月1號起,氟氯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產。
1995年,羅蘭德、莫里納和克魯岑三位科學家,因為這項發現,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羅蘭德在今年3月10號過世,科學家紛紛表示哀悼,也再度肯定氟氯碳化合物破壞臭氧層的研究,是科學家挽救人類免於災難的一座里程碑。
今天的科學關鍵字,就是
臭氧層 ozone layer
感興趣的聽眾朋友,也可以透過關鍵字,進一步查詢或做延伸閱讀。
【本單元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製播】
2012-03-25 16:55:00播出
臭氧(15)
太陽輻射(3)
推薦文章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從軍事用途到改善 AI 運算耗能問題,看化合物半導體「氮化鎵」如何推開下世代通訊與應用的大門!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