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空氣汙染是大眾與環境健康的重要議題,估計每年有700萬人因而天年不遂。空汙奈米粒子對心血管的傷害,已有流行病學證據。交通工具排放的奈米微粒仍然是大眾健康的主要議題。十多年前,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團隊證明,健康的人即使是短時間曝露在高濃度的柴油引擎廢氣中,都會造成心血管功能異常。而長期曝露在空汙微粒中,會促成動脈硬化。
不過,科學家對空汙微粒的致病機制仍然不清楚。有人推測,空汙微粒會穿透肺泡上皮組織進入循環系統,直接導致心血管病變。發炎反應可以促進這個過程,例如提升肺泡壁的通透性。可是由呼吸道進入身體的奈米微粒很難偵察,因為它們不僅體積小,質量也很低,一般的偵測技術沒有那麼高的靈敏度。
於是愛丁堡大學團隊使用金子的奈米粒子做實驗。黃金是惰性金屬,純金並無毒性。研究人員找到14名健康男性參加實驗,每一位都在空氣中有奈米金粒的房間中間歇地運動兩小時。運動前後都採集血液,然後每隔一段時間採集一次,直到第24小時;同時也採集尿液。3個月之後再採集血液、尿液一次。
結果,有幾位志願者在房間裡只待了15分鐘,血液裡就能偵測到金子。24小時後,絕大多數人(12∕14)都能偵測到。3個月後,血液、尿液裡仍然可偵測到金子。此外,奈米粒子在人體內的轉移由它們的大小決定,越小的轉移能力越大。
研究人員再以小鼠做實驗,證實進入血流的奈米金粒在主動脈弓的血管瘢塊中累積的最多。最後研究人員找到3位病人,在頸動脈疏通手術之前讓他們吸入奈米金粒,然後檢驗切下的組織,證明血流中的奈米金粒會堆積在血管內壁瘢塊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