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帶學生到臺灣東部野外考察,一位同學在瑞穗山區發現水晶,十分興奮,但也很納悶地問我為什麼山上沒有水卻可以找到水晶。這個問題和「水晶」中的「水」字有關。原來和水晶相關的英文字是 rock crystal,其中 crystal 源自希臘文「krystallo」,指的是在奧林匹斯山發現,由水固化而成,且永不融化的晶體。
多年前一位市民想買水晶球供養佛菩薩,跑來問筆者如何區分水晶球和玻璃球。他買的是廉價的玻璃球,那顆玻璃球用肉眼便可以看到厘米尺度的氣泡,氣泡是玻璃的典型特徵之一。筆者用天秤稱重(M),再量球體的半徑(r),得到體積 V =(4/3)πr3,從而算出玻璃球的密度(M/V)是 2.40 g/cm3。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矽,但是內部組成原子排列不規則,形成所謂的「非晶質」物質,密度會比原子排列整齊規則的石英結晶體略低一些,如果含有氣泡,密度會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