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火山怎麼研究?
103/01/22
瀏覽次數
7178
潘昌志
|
自由科學作家
近年全球有不少火山都不太安靜,在2013年時,包括墨西哥的波波卡佩特火山、菲律賓的馬永火山,以及2012的年底的智利阿根廷、紐西蘭都分別有火山活動。現今的火山監測與預警的技術逐漸成熟,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火山造成的天災,不過預警的技術卻可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目前,全世界大多有火山威脅的國家,皆有專責監測與發布預警的訊息,並列出有不同層級的安全警示狀態,以期火山的影響能降到最低,這些預警發布的準備,就必須仰賴先進的監測儀器,與第一線的研究與調查人員。
在台灣,也有一群火山的研究先鋒,貼近本島唯一的大屯火山,監控其一舉一動,這個團隊就是位於陽明山的菁山自然中心的大屯火山觀測站(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TVO)。過去,大屯火山一直被當作是休火山或死火山,但最新的火山灰研究指出,大屯火山群最近的一次噴發時間約為五千年前,而大屯火山緊鄰台北盆地,因此復活的可能性十分值得研究與關注,以下我們透過觀測站的科學儀器與相關研究,來了解專家如何監測火山活動。
地震活動的監測
岩漿從地底下的岩漿庫向上湧升時,會擠壓到附近的圍岩,圍岩受到壓力的極限時便會破裂,而伴隨著發生許多微小的地震,由於這樣的微震多半為非斷層性的地震,因而在地震波形上也不太相同,而噴氣與溫泉作用也有可能會伴生出地震波。一般斷層或構造性的地震會產生P波與S波,而振動的頻率涵蓋甚廣,但火山特有的地震訊號則呈現單一頻率,一般認為是因為岩縫中的液體或氣體的振動引起。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特定的頻率與不同的火山活動型態的相關性,甚至可以反映地震波是來自多深的岩漿庫。學者也藉由微震的研究,提出了大屯火山底下岩漿庫仍然存在的看法。
地殼變形監測
岩漿上湧時,或是岩漿造成地下的熱水系統壓力增加時,除了會有可能發生地震,地殼也會發生微微的隆起,因此地表的變形現象也是火山學者所在意的線索之一,監測地殼變形的方式有很多種,和一般監測板塊與斷層一般,GPS和水準測量是研究的利器,GPS最大的優勢是在於可以全天候全自動的定位、同時可以知道地殼向何處運動,但垂直的精度不足,水準測量則可補足地表的垂直向變化,惟水準測量需要人力來進行觀測,時效性較差,因此需要利用多樣性的觀測儀器來提高資料量,「傾斜儀」亦是用來監測地表變形的重要儀器。目前在義大利的坎皮佛萊格瑞(Campi Flegrei)火山,其附近的隆起已經超乎儀器偵測的範圍(1969年至今上升超過3公尺),已經是顯而易見了,而科學家也相當好奇這個現象,當地的政府與研究機構也開始嚴密的監控中。
地球化學監測
最主要的化學監測方式是監測火山的氣體,但氣體的測站設置的數量少於地震或地殼變形的測站,因為地震儀或GPS的測站較容易設置,而氣體監測必須要接近噴氣孔的附近,或著是有溫泉水的地方,而監測的內容包括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等等,岩漿的任何活動,都會有許多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因此對於火山預報最重要的監測氣體就是二氧化碳。而另一項重要的監測項目,則是氦(He)同位素的變化,
3
He來自於地球深部,而
4
He來自地殼中放射性的元素,大氣、地殼、地函物質中的氦同位素
3
He/
4
He 比值差異極大,因此國內外學者都利用這種方式來分析氦氣的來源、了解是否是來自於地函的岩漿。
而氣體監測的原理,主要是透過氣罩定時抽取或收集自地下的火山氣體,由累積的濃度增量的連續監測,來知道火山的活動情況。
地溫量測與其它研究
在噴氣孔附近,亦會監測噴氣的溫度變化,火山地區的地溫監測亦是觀測火山的「基本套餐」之一,不過使用的溫度計可和我們常見的溫度計相差甚遠,因為必須要耐高溫、抗腐蝕,像是電線就必須要用鐵弗龍電線,而溫度計本身則以鈦合金製造,而解析度可達0.0001℃。
另外,國內外也有不少學者運用許多遙測的方式來研究火山,像是合成孔徑干涉雷達(InSAR),可以知道火山區域的大尺度變形,而透過空載光達(LiDAR)得到的高精度影像,可幫助地理學家辨認出火山的地形特徵,確認火山口的位置與數量。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我們越來越了解大屯火山,但仍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認為火山處於休眠狀態,毋須恐慌。雖然我們還很難斷言大屯火山的現況為何,但由於這是台灣本島唯一的活火山,因而不能輕忽,嚴密的監測與防災的規畫,有助於我們因應這類未知的天災。(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觀測站(1)
大屯火山(16)
火山監測(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2/26
我們的大腦為何容易相信假新聞?——專訪陶振超教授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7/31
從黑潮找電力,從鯨豚找答案 能源轉型走向海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3/29
氣候預測能準確預警乾旱嗎?從古代天象觀測到 AI 氣候模式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