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貪杯買醉: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103/06/25 瀏覽次數 8392
酒精是引發暴力行為發生的眾多複雜因素之一。不少男人認為可透過飲酒顯現自己強壯豪邁的氣勢,酒後亂性下,常造成酗酒與家庭暴力之間不斷循環的關係。圖為模擬照片。(圖片來源:作者)酒精是引發暴力行為發生的眾多複雜因素之一。不少男人認為可透過飲酒顯現自己強壯豪邁的氣勢,酒後亂性下,常造成酗酒與家庭暴力之間不斷循環的關係。圖為模擬照片。(圖片來源:作者)
飲酒過量不僅危害個人身體健康,也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綜合多項統計顯示,四成的暴力犯罪起因於喝酒;因酒致死的青少年人數,超過因毒品致死的總人數;另外,15到24歲年輕人的三大死因:車禍、殺人以及自殺,都與喝酒有較高的相關性。此外,美國酒癮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指出,酒癮患者容易發生虐待配偶和兒童、交通死亡、謀殺、強暴、暴力、自殺等問題。

酒精與暴力密不可分

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綜合相關研究,酒精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直接影響包括:弱化抑制衝動及攻擊行為的能力,也就是會降低個體對行為的控制力;降低認知處理能力,對外在感受容易過度反應;降低大腦額葉皮質的機能,導致痛覺及情緒認知的管理能力逐漸喪失;此外,在生理學的研究領域中發現,酒精還會使人體中睪固酮濃度升高,而睪固酮與暴力行為有緊密的關係。

事實上,很難將暴力行為完全歸因於酒精,但它卻是引發暴力行為發生的眾多複雜因素之一。慈濟醫院大林分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生蔡宗晃等人的研究指出,酒癮、憂鬱症與暴力行為三者之間的關聯性頗為密切。暴力攻擊者常與酒精使用疾患(alcohol use disorder)有高度共病性,亦即暴力行為常伴隨酒精使用疾患出現,而酒癮與憂慮症的患者也均有這些特性。綜合言之,暴力行為可能導因於酒精中毒或相關精神疾病。

酗酒 家暴 關係致命傷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酒後暴力如何對家庭造成影響呢?酗酒不一定是家庭暴力的主因,但酒癮患者對配偶出現攻擊的比例較多,所帶來的傷害更嚴重。曾在印第安納大學賓州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UP)擔任社會學教授的Edward Gondolf認為,探討酗酒與家庭暴力關係時,可從三個理論切入,一、失控理論(the disinhibition theory):酒精會引起暴力,因為它會破壞個人抑制力並導致反社會行為;二、否認理論(the disavowal theory):酗酒者把飲酒當作其行為的藉口,並將暴力合理化,也就是將「酒醉狀態」作為暴力的藉口;三、互動理論(the interaction theory):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的交互作用變化,影響了個人酒後的施暴程度。

談到酗酒與家暴關係,社會文化也扮演特別的角色。在父權社會的建構下,男性往往是家中的強者;而社會面對男性飲酒多採接納態度,男人可以透過飲酒顯現自己強壯豪邁的氣勢。在這樣的意識型態下,酗酒的丈夫/父親常以暴力展露其「強者」的地位,進一步掌控其他「弱者」的權力,造成酗酒與家庭暴力之間密不可分且重覆循環的關係。
 
酒癮問題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不亞於毒品,卻不像毒品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規範。酒精飲品取得容易,飲酒行為也普遍為社會所接受,但是,因為酒精濫飲較具隱匿性,其產生的影響往往容易被忽略,酒精在暴力行為所扮演的幕後「黑手」,更應該受到重視。(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4/06)

責任編輯:王曉玲|球崙教會青少年團契輔導
審校:陳素梅|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暨財經法律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