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臺北科技大學智能工廠介紹

107/12/07 瀏覽次數 1421

臺北科技大學智能工廠介紹臺北科技大學智能工廠介紹

 

現在社會少子化嚴重,勞動人口越來越少,很多企業面臨找不到適合人才的問題,推動工業4.0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解決這項困境。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丁振卿強調,工業4.0應該著重在「如何做」,而不只是「如何講」。一直以來,臺北科技大學的定位就是工業大學,與企業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如何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提升,便是丁振卿打造臺北科技大學智能工廠的目的。

智慧製造三領域

丁振卿在接掌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時便思考,不能和大部份學校的做法相同,只透過引進軟體供應商和設備商的資源來達成工業4.0;工業大學的特色是必須建立能夠輸出的技術,才真正能幫助企業發展。而臺北科技大學擁有絕佳的機會,藉由累積百年的技術再加上深入各行各業的校友,校友企業都很樂意導入並嘗試臺北科技大學開發的新技術。

丁振卿進一步擴展概念,他認為工業4.0不只是智慧機械,而應該以智慧製造做為智能工業生產教學工廠的基礎;另外他也考量醫療長照與食安問題的迫切需求,把智能醫療長照與智能產銷植物工廠納入臺北科技大學的發展方向。

首先,在智能工廠方面,因為已具備傳統的廠區與設備,丁振卿的任務便是重新進行組織與規劃,導入管理、資訊的串流與回饋技術,除此之外也自行設計進貨與倉儲系統,打造出一間能真正提供企業加工服務的智能工廠。

關於智能照護,丁振卿先協助企業在高雄一間日間照護中心導入臉部辨識及定位等技術。臺北科技大學的長照中心則預計建設在智能工廠旁,導入智慧倉儲技術來提供餐點,並且設計智慧藥櫃以及配備照護機器人、聊天機器人,不只是照顧年長者的生活,也注重他們的心靈健康。

另外,雖然全台灣已經設立不少植物工廠,但從客製化訂單到最後出貨,真正做到無人化的仍是少數,這也是丁振卿規劃設計植物工廠的目標。

學校與企業互相學習


臺北科技大學在建造智能工業生產教學工廠時,一開始是向專門製造自行車零組件的速聯公司學習,該公司秉持的想法就是「一間進步的工廠是產值大、員工少」;他們設計的概念與原則是,只要具備遠距資訊回饋的網宇實體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便可建置智能工廠並且自動化,除此之外,丁振卿也進行物流規劃。

臺北科技大學的智能工業生產教學工廠在建立後,目前有相當多企業與學校來參觀學習,也開始導入企業訓練及學校課程,並且直接提供企業建廠的協助。丁振卿特別強調,他採取德國式的任務導向學習,也就是給定任務,學生便能藉著執行任務而達到學習目的。

不過,丁振卿從速聯學習到重要的觀念是,在為工廠導入技術以達到智能化時,不是強調使用了什麼最尖端的技術,而是「採用的方式能否創造高價值的生產流程」。【整理|科學人】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科學短講(Tech Talk)計畫」執行團隊整理)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