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瓜實蠅翅膀上的秘密

103/04/15 瀏覽次數 22612
走訪有機農園,在成列栽植的果樹行間,有時會看到果實腐爛掉落在地。可惜了這些果農們辛苦耕耘的結晶!
 
剝開腐果,居然發現裡面有許多白色條狀、精力旺盛的蛆鑽來鑽去。牠們一受到驚動,有的就往果肉更深處鑽,有的竟然奮力收縮,用力跳出果肉想要逃避擾動。這些就是瓜果腐爛的重要元凶──瓜實蠅 (Bactrocera cucurbitae) 或者是果實蠅 (B. dorsalis)。牠們體色黑黃相間,飛行時也會發出嗡嗡聲響,被農民暱稱為「蜂仔」。
 
這兩種害蟲都屬於實蠅科,成蟲長相相當接近,主要分辨方法就是瓜實蠅翅膀上有不規則形狀黑斑,果實蠅則翅膀透明。瓜實蠅翅膀上的黑斑形狀到底具備哪些功用,目前尚無定論;但是,這個疑問似乎在另一種實蠅科的種類上得到了解答。
 
這種實蠅的學名為 Goniurellia tridens,體型比臺灣的瓜、果實蠅小很多,翅膀乍看之下有奇特的花紋。當你靠近牠時,牠會把原本平放在身上的翅膀轉向 90 度角,向你展示具有花紋的翅膀表面。這絕對不是在跟你打招呼,也不是在跟你示愛,而是牠想要嚇走你,或是混淆你的視聽。
 
有趣的是,當實蠅朝前方展示翅膀時,翅膀上的奇特花紋竟然像一隻螞蟻(有些種類的花紋像蜘蛛),具備了清楚的頭胸腹部,甚至還有明顯的眼睛、觸角與六隻足。要吃掉牠的天敵當下有點搞混,因為眼前本來僅僅一隻獵物,怎麼瞬間變成三隻?
 
就在天敵猶豫時,實蠅就可以趁隙飛走,逃過一劫。這樣的行為即稱為 “3-in-one”,說牠是「三位一體」的昆蟲也不為過。
 
如果遇到體型小一點的天敵時,翅膀上的螞蟻斑紋也能派上用場,因為螞蟻在自然界中也是惡名昭彰的殺手級人物。當小型天敵接近時,實蠅依然透過同樣的手法展現翅膀上的「刺青」,小型天敵萬萬沒想到,本來看似落單的獵物,身旁竟然有兩隻螞蟻貼身保鏢,食慾因此大減,最後只能悻悻然離開。這樣的行為被稱為 “come at me, bro”,意思就是:「來啊,誰怕誰!」

透過這樣的擬態,實蠅可以欺騙、威脅捕食者,讓捕食者們混淆而有時間逃脫或攻擊到不會致命的翅膀部位;同時,研究也指出,這也可能在求偶的舞蹈中用來吸引雌性。小小的果實蠅雖然是果農相當頭痛的害蟲,但翅膀上的生存巧思,卻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生命世界的奇妙與驚喜。(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