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企業防災(一):電網防災,台灣土地亮起來

103/08/15 瀏覽次數 7319
是否還記得,在某個颱風夜裡,因為停電,只能秉燭聽窗外的風強雨驟?或是九二一地震後,那為期三周的限電措施,必須過著有如原始人般的生活?電力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面對台灣頻繁多樣的天災加上電力系統的特性,使台電更須小心翼翼。本次專題我們來到台電總管理處,訪問台電是如何強化電力網路面對災害的防禦能力,以及災時如何有效處置,加快救災速度與復電,把災害降到最低。
 
台電最擔心的災害:停電
 
對於台電而言,哪種災害可說是如夢魘般的存在呢?其實,台電最怕的莫過於「停電」。由於電力具有「瞬間」的特性,從發電、輸電、配電再到系統末端的用戶,整個供電的流程緊緊串連,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對於電力系統來說都將是場災難。因此,對台電而言,防災必須要能面面俱到,顧及整個電力網路的安全。
 
不過,電力系統各環節軟硬體設備的特性不同,不同天然災害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每個環節應對各種災害必須有不同的因應之道。例如在颱風期間,發電廠的建築結構能保障發電系統,但暴露在外的輸配電線路所受的影響較大;強降雨帶來的土石流與淹水災情,則會威脅輸電系統中電塔的塔基,以及各用戶端的配電系統與變電設備,整個線路只要一處中斷,就會造成後端用戶全部斷電;地震則會同時威脅發電廠與電塔塔基,可能造成大面積停電。
 
目前,台電已經投入許多資源進行防救災相關準備,並制定「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災害防救要點」,作為台電各單位應對各種天然災害、工安意外、環保事故等突發事件時的參考依據。其中,台電相當注重平時減災預防的準備工作,以及災害發生時由總管理處到地方各單位的緊急應變,以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平時重於災時:做足準備萬無一失
 
在防災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過程中,機會只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承平時期,設備的操作演練、人員的組織訓練等等,都是災害來臨時減少損害的關鍵。每年汛期來臨前,台電各單位都會召開防災會議,追蹤與檢討去年決議事項辦理情形及弱點改善事項,包含設備的修復狀況、加強巡視、防颱支援是否準備妥當等,同時進行模擬演練,透過模擬各種災害事故,讓現場人員與輪值人員熟悉應變系統操作,讓台電面臨天然災害事故時,有更好的應變能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平時的準備工作中,如果能事前掌握天災情報,並了解本身弱點,能更有利於災害的預防。面對颱風雨洪水,台電跟中央氣象局密切合作,在汛期來臨前召開準備會議,請氣象專家預測今年的梅雨季以及颱風降雨情形,以在事前進行資源調度。並在颱風來臨前,降低各水庫水位以因應颱風的降水,除了有防洪功效,亦有經濟效益。對於地震與土石流,台電請學者專家對於山區的電塔進行地形與地質條件的評估並分級,屬於安全範圍的電塔進行長期觀測,被歸為危險的電塔則進行遷建。
 
另外電力系統亦容易受到霧害、鹽害以及雷擊的影響,對於系統威脅相當大,會導致線路跳電、電廠跳機。不過幸好這些災害可以依照過往發生的周期與季節進行預先防範,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鹽害好發的季節,這段時間會加強夜間觀測、礙子清洗。
 
防救災中樞神經:緊急應變小組
 
制度規劃上,台電在總管理處有一個災時任務編組-防颱應變小組,整合發電、輸電、配電、調度、資通訊等單位等各單位,在颱風季期間於台電大樓進行防救災統籌管理作業。利用台電天然災害通報系統(NDS),彙整台灣各地與離島的災害通報,包含哪些設備出了問題、預計什麼時候恢復、影響範圍與停電用戶等等,提供應變小組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運用。
 
目前台電正在開發新的系統,預計2014年底就能讓NDS的功能更進一步提升,提高其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工判斷失誤的可能,爭取救災的黃金時間,並加入地理圖資技術、重要地點畫面(諸如電廠出水口、水庫水位、發電機組),同時結合氣象與災情資料,進行應變作業。
 
讓這塊土地,永遠亮起來
 
「人不定勝天」,災害總是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襲來,充足的準備、災時的緊急應變都無法杜絕所有災情,但能做到將災害損失降低。我們平時享受著便宜卻高品質的穩定電力,颱風來臨時短暫停電便罵聲四起,該提醒的是,我們在安全的室內停電停多久,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就冒著風雨搶救多久,他們不如新聞記者有上電視表演被風吹走的機會,但默默的付出才能讓這塊土地,即便在風雨交加的夜裡,能夠亮起來。(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