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英國會議員設法禁北極石油鑽探

101/10/22 瀏覽次數 19791
新聞報導

英國下議院環境審計委員會議員日前提出報告並強烈建議,避免北極環境遭致災難性破壞,各國政府應禁止該地區的石油鑽探,直到建立新的防護措施為止。

卡羅琳•盧卡斯(Caroline Lucas) 是該委員會研究小組成員,同時是綠黨黨員,她說:「現在各國在北極競相開發的速度,已經超越現行法律規範或管理的範圍;任何可能的漏油,都將導致極區的大災難。」

另有專家指出,北極石油鑽探的地點太過遙遠,萬一發生災難,搜救的資源要進入該地區會有困難。另因北極海岸線人煙稀少,主管機關要監管石油鑽探是否發生漏油問題十分困難。

環境審計委員會主席瓊•瓦力(Joan Wally)說,「在北極嚴峻的氣候條件下,現有清理漏油的技術能否行得通,面臨考驗。」

議員們因此極力呼籲英國政府,應積極遊說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這個由環北極圈8個國家組成的跨政府組織,針對北極石油與天然氣開發問題,共同擬定災害處置標準。

倫敦能源專家查爾斯•愛默森(Charles Emmerson)認為,各國相互競逐北極資源,要他們遵守單一的管控規範,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各國政府應該誠實地面對問題,針對北極地區可能會發生的危機負起責任。

環保團體宣稱,石油公司不僅沒有能力清理北極海冰及海域的漏油問題,在世界上最惡劣的環境鑽探石油,更將危及北極熊、海象與瀕臨滅絕的鯨魚。

2012年,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因為處理溢油的安全設備受損,暫停在阿拉斯加海域的石油鑽探。

不過,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mpany)總裁馬文•奧德姆(Marvin Odum)樂觀估計,美國管轄的北極海域有260億桶的石油及3.68兆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蘊藏。顯見,對於大型的石油企業,前進北極尋找能源商機是勢在必行,但他們同時也需要透過開放的對話,建立妥善的安全機制,以避免開發帶來可能的災難。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歷年來不少嚴重的海底油井漏油問題,造成大範圍、災情嚴重、難以收拾的海洋汙染。一般而言,石油開發洩漏一旦進入海洋,會形成大片油膜將大氣與海水隔開,因而降低海水中的溶氧量,同時,當石油物質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或者在海水中氧化分解,將大量消耗海中的氧,最終導致海中生物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而難以生存。

其次,油膜會阻礙陽光照射,使海中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海獸和海鳥也會被油膜沾污皮毛,失去保溫、游泳、飛行的能力。石油更會破壞海生物的細胞膜結構,因海水浸泡,部分石油物質會變成瀝青塊,沉入海底或附著在海灘、礁石上,造成二次的海洋污染。(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年9月28日倫敦訊/記者David Stringer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