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聯合國氣候變遷最新報告顯示情勢緊迫

102/10/22 瀏覽次數 6928
新聞報導

聯合國為了化解氣候變遷近年受到的質疑,在來自110個國家代表參與的期末審查會議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堅稱最新發表的評估報告內容絕對公正且可信。

IPCC提交的這份報告,各界認為會比前四次報告交待更多證據,支持人為因素造成全球暖化的論點。

關於氣候正發生的變化,該份報告預計會提供更新的觀察預測,包括北極海冰融解,及海洋酸化等議題。

負責撰寫此份報告的小組共同主席湯瑪斯.史塔克(Thomas Stocker)表示,該份報告正在接受審查,作者們的評註意見超過五萬條。報告的最終版本預計在本週IPCC委員會會議結束前會通過。史塔克說:「我沒看過被這樣仔細審閱的文件,這報告絕對是氣候變遷文獻中最可信且不可或缺的材料。」

史塔克認為此份報告是「對當前氣候系統的公正觀察,是史無前例的」,因為針對土地、海洋、空氣或從外太空的監測達上百萬次。
 IPCC的工作旨在促進全球對氣候變遷的理解,2007年該組織和高爾(Al Gore)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因稍早發佈的氣候評估報告出現重大錯誤,指喜馬拉雅山的冰河將於2035年融化殆盡,這個預測比其他評估報告早了好幾百年,讓小組頗遭質疑。

聯合國氣候會議為此展開獨立查核,指IPCC雖然運作良善,但主席需要常態輪替,並加強研究審查且納入對立者的觀點。

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卓里(Rajendra Pachauri)曾對記者表示,他希望此次的審查有助重建各界對委員會的信任。「委員會的工作健全且有效」他說,「但我們已在此職二十幾年,是該採納改善建議的時候。」
在斯德哥爾摩完成的這份報告,主要針對氣候體系展開科學評估。全球暖化評估涉及的層面甚廣,這是四大項工作中的第一項。

稍早時,Pachauri告訴來到斯德哥爾摩的氣候變遷委員會代表,這份最新的報告是「認識氣候變遷的里程碑。」

Pachauri表示,IPCC這份報告作者有60%是新加入的專家,「這表示委員會是包容與開放的,意味著IPCC接受新知識、新專家的意見、觀點與方法。」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IPCC主要研究與評估氣候變遷現象以及帶來的可能危害,小組成員分為三組,第一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I,WG1)負責檢視氣候變遷及人類造成氣候變遷的證據;第二工作小組(WG2)研究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和人類的調適方案;第三工作小組(WG3)研究減緩氣候變遷的方法。IPCC由194個國家、政府代表組成,每5~7年提出一份氣候變遷綜合評估報告。2013年9月底發表的最新報告《2013氣候變遷:物理科學基礎》是第五版(Assessment Report 5,AR5)的第一冊,由來自39個國家的209位主要作者撰寫,並加入50位編審者綜合全球1000多位氣候研究者的成果。

這份最新報告裏,專家增強對雲與懸浮微粒、空氣汙染、模擬尺度等關鍵科學問題探究。報告內容揭露人類使用化石燃料與開墾土地排放的溫室氣體的累積,已使地球1880年至今增溫0.85℃。此外,依據最新氣候模式(CMIP5) 推估,若是人類對溫室氣體仍無管制措施,至2100年全球均溫的升溫上限恐達到4.8℃,而海平面的上升幅度上限可達到82公分。對應於臺灣,海拔1公尺以下的面積共數百平方公里。根據中興工程顧問社的研究報告,約1300平方公里的沿海土地會被影響,是臺灣總面積的3%。

根據台灣國科會2011年的報告,當全球升溫3℃,會造成臺灣顯著降雨集中問題,冬季平均雨量減幅恐高達22%,夏季平均雨量最多會增加26%,使水資源調度面臨挑戰。(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葉欣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