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孫逸民和你一同i-Water

103/05/26 瀏覽次數 10097
「一兼二顧,摸蜆仔兼洗褲」,短短一句諺語,道出老一輩人對於河川的記憶,隨著工業發展,台灣大多數美麗的河川不復以往,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垃圾的河床以及水質混濁、散發異味的河水。有鑑於此,孫逸民教授希望藉由科普教育的實施,推行水資源保育觀念,喚醒大家對於「水」的關心與愛惜!

推行水資源環境教育不遺餘力

「我們學校旁邊也有一條『黑龍江』!」孫老師說,原來中華醫事科大緊鄰三爺公溪,溪水受到上游的工業廢水及民生汙水的影響,到下游時已經發臭,因此也有「臭水溝」之稱。加上台南地區八掌溪、將軍溪、鹽水溪及二仁溪等都受到嚴重的污染,因此孫老師思考要如何推行水資源環境教育,讓莘莘學子及社會大眾,重視河川保育議題。因緣際會下,孫老師與臺南縣縣市政府(現已合併為臺南市)合作,在社區、學校推行河川保育工作,並從民國98年開始執行一系列有關「水」的科普活動計畫。孫老師在環境教育的努力有目共睹,於2013年榮獲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特優的殊榮。

孫老師規畫多元活動,活動地點遍及所有跟水有關的地方,從實際的河川到水庫、滯洪池、汙水處理廠甚至是養蚵場、菱角田。活動主題生動有趣,包含「減碳『騎』跡—iWater‧跟著水去旅行」、「綠色長征‧溪望再現」、「溼地科學探索營隊」、「『換心/煥新』水環境守護行動」、「聆聽地球的心跳聲訓練營」、「水的異言堂暨河流記憶巡迴展」及「iWater環保知識擂台」。

深耕在地水資源保育

水資源的保育從在地做起,因此孫老師帶領學生騎著鐵馬,從中華醫事科大開始,認識生活周遭的水資源。一天的鐵馬之旅絕非走馬看花,參觀仁德生態滯洪池時,孫老師讓學生去思考滯洪池的設計有何不同?為何滯洪池的水位都是淺淺的不到一尺?參訪汙水處理廠時,詳細介紹民生汙水的處理過程;行經虎山森林公園,則與同學分享森林保育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並且實際走訪受汙染的二仁溪,觀察濕地復育的情況。「活動結束後,學生發起自主淨灘及種植濕地植物,這是我們所樂見的。」孫老師欣慰的說,畢竟任何活動總有結束的時候,重要的是參與者能從活動中受到啟發,進而能自動自發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學子闖五關,體認「好水」重要性

採訪當日,孫老師也邀請南大附小的同學們,分享「減碳『騎』跡—iWater‧跟著水去旅行」的闖關心得。在三天的活動中,孫老師帶領學生實地參訪與水相關的五種產業——牡蠣養殖、採菱角、挖蓮藕、摘蓮花、養鴨子,並在最後一天進行小組討論與心得分享。「蓮藕本來是在水裡面,在採收前要把水抽掉,使植物體感受到危險,進而使澱粉累積較多,才能得到品質好的蓮藕粉!」柯同學侃侃而談著。「菱角的選別是利用水,扎實飽滿的菱角會沉在水底,而發育不良的菱角則會浮在水面上!」黃同學拿著填寫滿滿文字的學習手冊認真地說著。透過這些活動,同學們表示除了體驗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觸到的知識之外,更加體認到水資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唯有乾淨的水源,方能創造潔淨安全的農產品。

社區推廣,共同營造河川新形象

除了營隊活動,孫逸民教授也常受邀至國中小、社區進行演講,主題包含水資源保護、河流與歷史的關係、氣候變遷等。「要如何把複雜的科學知識轉換,讓內容更淺顯易懂是一大挑戰!」孫老師說道,因學校方面,有時會讓低年級和中高年級一同來聽演講,而社區的部分常常是年長者,因此如何將上課內容貼近閱聽者的心,讓水資源保育落實在生活上,是孫老師努力的方向。在社區推廣部分,因每個社區想要發展的方向不同,因此需要跟里長、總幹事先做溝通,邀請社區民眾加入鄰近河川的保育。孫老師也帶著阿公阿嬤們參與公民運動,包括二仁溪整治平台、鹽水溪幸福平台,提出河川保育的重要,呼籲政府能重視此議題,恢復河川本來的面貌。

談到對於未來科普活動的期望與規劃,孫逸民教授說:「想做的事還有很多,未來會先舉辦『環保擂台賽』,讓學生透過競賽的方式,增加環境保育的知識。也希望能舉辦舉辦河川攝影比賽,讓更多人透過照片,認識這塊土地的美麗河景,喚醒大眾對於河川保育的重視!」從孫老師的眼中,看見他描繪的未來藍圖,相信充滿熱忱的他,定能讓水資源科普活動永續傳承!



孫逸民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生物安全衛生研究所教授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健康與管理學院 院長
「iwater‧愛水趣科普營隊」計畫主持人
e-mail:swimming@mail.hwai.edu.tw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