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懷孕時失眠胃口差 小心產期憂鬱

105/09/20 瀏覽次數 3559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需要家人及伴侶的關心與支持。(圖片來源:Pixabay)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需要家人及伴侶的關心與支持。(圖片來源:Pixabay)
 
憂鬱症為現代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預期至西元2020年,憂鬱將會是繼心血管疾病之後,成為人類失能及影響生活功能的第二大疾病。過去的研究顯示成年女性憂鬱症是男性的兩倍,女性因生殖系統荷爾蒙的改變確實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變化。主要因懷孕後體內雌性素、黃體素升高,而產後這些激素又迅速降低,影響到腦部的活動,故易導致產後憂鬱症的產生(postpartum depression)。
 
對女性來說,生命週期中結婚懷孕、養兒育女的人生歷程改變很大,除了初為人母的角色轉變外,生產過程的疼痛、新手媽媽面對的育兒負荷,加上若是產後回歸職場,繁重的工作負荷下,若未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婦女產生情緒低落或是憂鬱症狀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周產期憂鬱涵蓋懷孕期間及產後一年的憂鬱症狀,憂鬱症狀不僅易導致婦女嚴重的心理問題。除了影響家庭互動外,也會影響親子關係,嚴重可能導致婦女自傷或傷害孩子,對家庭影響甚大,但一般人對生理疾患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問題則較易輕忽。
 
根據西方學者在綜合分析多篇研究報告後,綜合精神科會談、愛丁堡憂鬱量表、貝氏憂鬱量表三種篩檢方法的結果,懷孕期間第一、二、三孕期憂鬱的發生率各為7.4%、12.8%及12%,產後憂鬱的發生率約為12%‐40%不等。另也有研究顯示約48%的婦女在產後2週至6個月期間會出現憂鬱的情形,因此從過往的調查數據顯示,周產期憂鬱確實是一項重要的婦女健康議題。
 
 一般人認為產子是喜事,較容易疏忽婦女在這過程中的心理情緒問題,產後憂鬱的情況不容易受到家人廣泛重視。(圖/pakutaso)
 
一般人認為產子是喜事,較容易疏忽婦女在這過程中的心理情緒問題,產後憂鬱的情況不容易受到家人廣泛重視。(圖/pakutaso)
但誠如前面所述,一般人對生理疾病較重視,而面對喜獲麟兒均是視為喜事一樁,故較易疏忽婦女在這過程中的心理情緒問題,因此婦女在周產期憂鬱的情況並未真正受到家人廣泛的重視。
 
周產期憂鬱症簡單分為「孕期中憂鬱症」及「產後憂鬱症」,較易發生憂鬱症的時間點可能在第二、三孕期及產後。儘管懷孕當中發生憂鬱症的比率不低,但卻僅只有少數人去就醫。不普遍的原因可能與許多症狀與懷孕本身的症狀難以區分,例如:胃口變差、或失眠、或整天睡覺或疲憊等。
 
另外,許多孕婦就算症狀很嚴重,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整天哭,仍舊抱持著「希望靠自己忍過去」的想法來面對,害怕治就醫治療後會造成寶寶畸胎。但其實懷孕中未治療的憂鬱症也可能造成對媽媽及寶寶不好的影響。而「產後憂鬱症」是指生於產後四週內的憂鬱狀態,且至少出現兩項產後憂鬱症的症狀並持續兩週以上,其所包括的症狀有:憂鬱的情緒,對日常活動興趣減退並缺乏愉悅感、注意力下降、無價值感或有罪惡感、失眠或嗜睡、反覆的出現死亡或自殺的念頭等症狀。
 
根據國內學者整理相關的研究結果指出,婦女本身是否能接受自己已轉變為母職的角色,及婦女是否能以較成熟的心理來面對育兒壓力等,都與產後憂鬱症有關聯。在2015年Women Health的一篇土耳其關於婦女產後憂鬱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在第三孕期時是否有鬱悶情緒、孕期家人的支持與否、配偶對孕婦是否表現出關心與支持、過往是否有憂鬱病史和此胎是否為意外懷孕(單親媽媽、未婚懷孕、婚後未預期懷孕)等,這些因素將可有效預測最後三個月孕期的憂鬱症及產後憂鬱症。
 
學者建議在現行的常規產前檢查過程中,加入憂鬱症狀的篩檢,以便能提早預防周產期憂鬱的發生,進而能及時改善懷孕婦女的心理健康。而當媽媽健康時,寶寶才能在健康的狀態下發育及成長,故婦女在懷孕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輕忽的。
 
(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蔡夙穎
審校: 王英基,黃耿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