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成為快樂的創客(三):社群、空間及資源

105/08/22 瀏覽次數 2728

創客社群

目前創客社群以國際非營利組織「Fab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譯為「製造實驗室」)較為完善,為麻省理工學院的位元與原子中心(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於1998年發起,乃是以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為基礎,提供數位製造設備的開放性實驗室,也是鼓勵實作、人人共享的社群資源。FabLab發展迅速,目前全球已有678個據點,且持續增加中,而在台灣也有5個據點,包括:Fablab Taipei(台灣第一個FabLab)、Fablab Dynamic、MakerBar、Fablab Tainan 及FabCafe Taipei。

此外,民間尚有許多創客社群及創客空間(Maker Space),包括有:「Openlab Taipei (2008年成立,堪稱台灣第一個創客空間)」、「Taipei Hackerspace」、「享實做樂」、「Future Ward」、「創客萊吧(MakerLab)」、「大港自造特區(Mzone)」、「創客閣樓(Maker's Attic)」、「高雄造物者(Perkūnas Studio)」、「TO.GATHER」……等,以及行政院設立的「TAF空總創新基地」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打造的「南方創客基地」等,只要你有想法概念,都可以透過FabLab及其他創客社群、空間與設備資源,將創意實作出來。

各級學校創客實作空間

在創客運動推展下,台灣各級學校也紛紛設立了創客空間,包括有:國防醫學院的「Fablab NDMC」、台東大學的「台東自造(Fablab Taitung)」、中和高中的「創客中和(Maker Zhonghe)」、高師大的「Fablab NKNU」、新北高工的「Fablab NTVS」、明道中學的「Fablab Mingdao」、花蓮高工的「東區自造實驗室」、鳳山商工的「FabLab鳳山商工」及東石高中的「綠豆創客基地」…等,希望培養各級學校師生動手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教育部為推動創新自造教育發展,於全國北、中、南四所科大設立「創新自造教育基地」,分別是北部基地的「北科大自造工坊」、中部基地的「雲林科大創意工場」、「虎尾科大跨領域微創特區」及南部基地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夢工場」。四個基地分別具有不同領域特色,雲科大以工業設計為發展特色、虎尾科大以機電領域為發展重點、北科大著重與民間maker及國際鏈結、高雄第一科大則以創業型大學為基礎發展,深耕maker實作與創業之結合,四大基地均提供開放的自造者學習環境,在四大基地裡,可以盡情使用適合的數位製作設備及工具,並與其他的創客進行跨領域交流與合作,經由實作,將創意做出原型,進而商品化,帶動創新創業的發展。

高雄第一科大創夢工場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近800坪的創夢工場,是一個提供創客動手做、嘗試錯誤、實踐創意及開放分享的創客基地,從創意、創新到創業,提供創客從無到有,完整的培育社群、空間與資源,深耕Maker實作與創業之結合。創夢工場共分為五大區域,各區介紹如下:

  1. 創意教學室:以課程為核心,辦理教學、競賽、社團、講座、培訓營…等活動,強化創意思考能力與創業家思維,落實創客精神與行動。
  2. 創意展示中心:展示與分享校園及創客研發實作成果,可提供師生及民眾參觀,體驗創客精神,進而激發師生創意靈感。
  3. 創意魔法屋:提供多元的討論設施及教材教具,開放式的創意空間設計、具可任意移動的桌椅,並設置南部第一家材質及色彩資料庫,設計時可針對色澤及顏色進行比對,選擇較適合產品的材質及風格,讓創意概念形成可行的實作專案。
  4. 創新實作工坊:規劃有木工、機械加工、電子、資工、3D列印與文創商品設計開發等實作區,其中具有百萬等級,可列印軟質及另三種材料的3D列印機、可切割不銹鋼板的雷射切割/雕刻機、由電腦控制的CNC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簡稱CNC) 車床與銑床、電腦刺繡縫紉機、許多材質都可上色的UV彩噴機、完善的木工機具、電子設備儀器…等特色設備,可滿足創客實作的需求,順利做出創意原型。
  5. 創業培育室:提供具創業潛質團隊進駐,擁有專屬空間,可發展創新商業模式,並與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交流合作,逐步開展新創事業,實現創客實作與創業結合的目標。


成為Maker是件簡單的事,本專題鼓勵所有讀者都能成為有創意的快樂創客,結合政府、各級學校或是民間的創客空間、社群及資源,激發創意、動手做、組成跨領域團隊、解決真正的問題,並將成果分享出去,使創客運動得以落實開展,並培養動手作的習慣,進而改善生活環境及促進產業創新。(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遇見無所不在的生活科學」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張尹貞
審校:張惠博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