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肉品原產地國標示,引發貿易大戰

103/02/26 瀏覽次數 11233
新聞報導

近來,美國畜牧業團體憂心,國會致力於新的畜產法案中,要求進口肉品應標示原產國,這項強制性規定將引發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間的貿易戰。

原本該法僅規定標示原產地國,如「美國製造」(Product of U.S.) 或「美加製造」(Product of U.S. and Canada);然而,去年實行的新規定,則要求肉排、肋骨、與其他肉品部位,均需清楚標示包括動物出生地、飼養地及屠宰地,例如:「墨西哥出生、美國飼養與屠宰」等完整履歷。

消保與環保團體及一些獨立畜產者,均支持該項標示規定,認為可提供消費者有價值的資訊。北達克他州獨立牛肉聯盟總裁肯尼‧關諾(Kenny Graner)表示,他很驚訝加拿大官員會有如此的過度反應,「加拿大僅在美國北方100英哩處,他們的牛有與美國相同的基因與品質。加拿大應該採行標示原產地履歷的規定,藉此區別出他們的肉品與墨西哥、阿根廷與澳洲牛肉不同。」

不過美國境內也有反對聲音。南達克他洲畜牧人協會主席克里‧艾區 (Cory Eich),表示,政府強制業者標示肉品原產地履歷將增加生產成本,但並未增加食品安全,因為所有能夠在美國販售的肉品,均需經美國農業部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的檢驗,這表示消費者購買的肉品是安全的。

關於國會討論肉品原產地生產履歷標示問題,已遭致加拿大官員的批評,加國官員聲稱,加拿大也許會對廣泛的美國產品課以報復性關稅。加拿大農業部長葛瑞‧里茲 (Gerry Ritz) 與貿易部長艾德‧法斯特 (Ed Fast) 更聲明,「因為不願修改原生產履歷標示規定,美國讓自己的人民失去工作,同時傷害了加拿大與美國的畜產業者,因為該規定已妨礙了北美洲肉品產業供應鏈的高度整合。」

美國的肉品團體也表達對於加國貿易威脅的關切,並寫信給國會參眾兩院的農業委員會議員。這些團體表示,「外國的報復將對我們的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並損害長期與我們有最重要貿易往來的兩個出口國的關係。」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為何肉品生產履歷標示跟食品安全有關?因為現在各國的食物多透過蓬勃的國際貿易,以及複雜的加工。歷次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時,往往引發消費者恐慌,深怕購買到有問題的食品。因此希望能夠知道其所購買的食品是不是來自有食品安全疑慮的產地。換言之,透過產品標示,提供更透明的食品資訊,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協助民眾在購買商品時做正確判斷。

在實證研究上,各國針對產品來源國標示的研究發現,這個方法確實能夠有效地利用地理位置來辨別產品差異,也有助於消費者正確選擇。

臺灣自2010年也開始實行產品來源國標示,此項政策施行的主要考量正是基於食品安全風險升高,政府有責任強制生產端標示完整的產品資訊,完整資訊能讓消費者依個人喜好和需求購買。

這項政策在美國已進入聽證會討論階段,不少畜牧業者以會增加生產成本、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權為由抗議,未來該法案要通過仍有諸多變數(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