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是毒還是藥?一揭毒品的前世今生

103/07/18 瀏覽次數 21332
英國詩人亞瑟·西蒙(Arthur Symons)在〈鴉片煙客〉(The Opium Smoker)描繪吸食鴉片的光景,猶如身陷柔美的聲光,雖駐足但也逃離,疲憊的身軀宛若遭老鼠啃噬過,充滿憤怒與懊悔,是典當的靈魂與錯亂的心。

上帝賜予的止痛藥?

鴉片,由植物鴉片罌粟(opium poppy)提煉而來,在六千年多前,地中海沿岸區域就有鴉片罌粟的種植記錄。古代蘇美人瞭解人類對鴉片容易產生心理依賴性,所以用表意符號hul(joy)和gil(plant)來表示罌粟,意思是快樂植物(joy plant)。鴉片具有鎮靜的功能和催眠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用來止痛,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醫生無法得知確實病因,只能消極地治療疼痛,於是內含嗎啡、可待因的鴉片,成為具有療效的止痛藥。英國醫師,近代臨床醫學之父席登漢(Thomas Sydenham)曾說:「讓全能上帝感到滿意,而賜予人類用以減輕疼痛的藥物中,沒有一樣像鴉片這般,萬能又有效。」
 
美麗的罌粟花含有致命的吸引力,是第一級毒品鴉片、嗎啡、海洛因的源頭(圖/saitomo,Flickr)。美麗的罌粟花含有致命的吸引力,是第一級毒品鴉片、嗎啡、海洛因的源頭(圖/saitomo,Flickr)。
 
這配方有毒!令人上癮的成藥

造成鴉片成癮的問題,除了抽鴉片煙,另外較普遍的是購買內含鴉片成份的藥物。

在醫療常識不足、醫生缺乏、診療費用昂貴的十九世紀,成藥市場蓬勃興盛,在家庭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醫生看病治療的替代品。聲稱治癒感冒、咳嗽及肺部疾病的艾爾櫻桃糖漿(Ayer’s Cherry Pectoral),或是減輕長牙或牙齒疼痛的溫斯勒太太舒緩糖漿(Mrs. Winslow’s Soothing Syrup),都是當時很夯的成藥之一,這些藥品配方中,通常都含有鴉片或嗎啡。
 
更止痛的藥?還是更上癮的毒?
 
嗎啡(Morphine),十九世紀初期德國藥劑師賽特納(Friedrich Serturner)把嗎啡由鴉片中分離出來,以希臘睡夢之神Morpheus之名,將其命名為Morphium。有別於天然鴉片,嗎啡由鴉片萃取而來,其成份更為精粹,藥效更是強大。1853年,蘇格蘭醫師伍德(Alexander Wood)發明皮下注射器,透過注射方式,藥物慢慢進入血液中,延長其作用時間,對於以嗎啡止痛的病人而言,皮下注射器的發明,不忒是一大福音,也使得嗎啡成為當時重要的藥物之一。

不僅是歐洲,美國也沉浸在這股毒旋風當中。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嗎啡被用於手術麻醉與止痛之用,有時醫生甚至會讓因為受傷無法繼續参戰的士兵帶著嗎啡返鄉,造成無法避免的成癮風潮。

德國拜耳藥廠在1898年將嗎啡的分子結構加上化學基,讓嗎啡易溶於脂肪,如此一來更迅速被人體吸收,其所得的成品就是海洛因(heroin)。就像「耶穌鴉片」嗎啡曾被用來治療鴉片成癮,海洛因也被廣為宣傳「不會上癮」,甚至強調能解決嗎啡成癮的問題,但實際上,海洛因反比嗎啡容易上癮,且售價高昂,造成的社會問題更為嚴重。
 
治病或致命?千古難解的醫學爭議
 
鴉片類藥物經服用後,會產生類似腦素及腦內啡等人體天然興奮劑的作用:結合夢幻與愉悅的感受,降低疼痛感、呼吸減緩等。在藥效發作的當下,使用者往往處在獨特、充滿安全感的狀態,忘卻煩惱憂慮,可是藥效減弱後,身體反而渴求更多的毒品,最終沉溺在毒品懷抱中,無法自拔。

鴉片是治病或致命?在醫療上一直是紛擾不清的習題,它可以是讓人忘掉一切的迷藥,但實際卻是擺脫不了的毒藥,它像是個斜面,一旦好奇往下探,肯定會一路滑到不見陽光的深淵內。

責任編輯:王曉玲|青少年團契輔導
                劉百家|國立東華大學

審校:呂傑華|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暨財經法律研究所

 

資料來源
  • 原標題:魔鬼的誘惑 上帝之藥
  • 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