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鑑往知來 地震預測新利器
102/07/18
瀏覽次數
11592
李柏昱
|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3年6月初,南投發生芮氏規模6.3強震,不禁讓人想到1999年921大地震、2004年南亞強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帶來的慘痛災情。地震總是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帶走數以千計的寶貴生命,多年來人們不斷問同一個問題:地震有可能預測嗎?
地質學家一直無法成功預測地震。所謂「成功」的預測,必須同時包含精確的時間、地點以及規模大小,但是大地震成因的複雜性,讓地質學家屢次挫敗,也讓許多國家與學者已經放棄對於預測地震的研究。
儘管任務如此艱鉅,仍然有許多人繼續與地震戰鬥。就在2013年6月中旬,全球地震模式基金會(The Global Earthquake Model Foundation,)公布了1套前所未有的全球地震資料平台核心部分。這個地震風險平台蒐集了過去1千年來千萬筆地震資料,將能大幅度重塑預測地震的研究領域。
「為了提升預測地震的研究,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基金會共同創立者之一史坦博士(Ross Stein)說,該基金會自2009年起便開始著力於建構全球的地震風險平台,從歷史文獻中抽絲剝繭,重新定位震央位置以及地震規模,最久回溯到公元1000年的地震史料,並將這些古地震資料統一格式,同時亦將過去100年內多達兩萬筆的地震觀測紀錄重新計算。
此外,為了掌握地震的主要成因,另外一批科學家分析了全球7萬個板塊運動測站,推導出兩萬筆不同的板塊運動速率。GEM希望最後的成果包含地震發生機率以及地震風險。地震發生機率表示一地未來50年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地震風險即地震發生時造成的損害規模。
不過,即便科學家的工具箱裡多了這個利器,也無法克服地震高不確定性的本質。GEM將我們所能做的事做到了最好,不過它是否能讓我們充分了解地震的特性?史坦博士說:「我承認人類在面對複雜的地球運動時必須保持謙遜,而我們要做的事情,便是讓大眾更加了解現在我們到底知道了什麼,以及還不知道什麼。」(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 |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地震觀測(15)
板塊(36)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