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關關難過,關關過–陳宏基教授全神貫注做「重建」

102/07/18 瀏覽次數 20839
當一個人傾注一生心力,只做一件事,將會成就怎樣的人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教授陳宏基從事重建外科三十多年,如今是國際醫療中心院長,負責整合各科、執行複雜且困難的大型重建案例。態度謙和、為人友善的陳院長說:「每天一睜開眼睛,想的就是怎麼幫病人解決難題、怎麼克服眼前的困難。」他毫不諱言,所有的心思都在這裡了。
  
 健全非天生   
 
於台北出生的陳院長,5歲時,隨父親遷至台中:「就搬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近,萬萬沒想到後來會在這裡工作。」陳院長說:「小學時,班上有位殘障的同學,雖然他比我們年長10歲,卻因身體的關係,和我們同班。他的腳無法走路,必須靠手。當時他常被欺負,同學還幫他取綽號,但我不喜歡同學這樣對他。」年幼的陳院長意識到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全的身體,似乎埋下他日後專事重建外科的種子。
 
父親是台電工程師,陳院長坦承多少受到父親的影響:「我一直不喜歡背書,比較喜歡理工科。小時候喜歡的玩具也都是會動、或會發出聲音的,具有功能性的,那種擺著好看的玩具,我就不喜歡。」高中畢業後,陳院長考上臺大電機系,雖然對電機頗有興趣,卻因當時盛行轉系,陳院長於升大二那年,隨同學的腳步,參加轉系考:「因我哥是讀醫的,我就去考看看。暑假結束後,同學說我的名字已不在電機系,才發現自己被轉到醫學系了!」
 
「剛轉系,讀生物方面的課業,很需要記憶,一開始滿不適應的。畢業後,進入臺大醫院一般外科,發現外科有很多層面是需要思考的,不像內科需要比較多的記憶。」陳院長說,一般而言,所謂「外科」的醫療內容包括手術、切割、縫合、重建等侵襲性的治療,而「內科」則以診斷、配藥、內視鏡檢查等非侵襲性治療為主。在臺大醫院4年後,陳院長因仰慕羅慧夫醫師,所以前往長庚醫院擔任整形外科住院醫師。
 
 全新的領域  
 
「會決定到長庚從事整形外科,全因羅慧夫醫師。」羅慧夫不僅是顱顏重建的專業醫師,也是名宣教士。「當時覺得羅慧夫在整形外科方面做得很好。」於是,陳院長決定師事羅慧夫,展開整形外科的探索之旅:「到長庚後,發現整形外科是個嶄新的領域,有很多的想像空間,不像一般外科重點只在切除,尤其『重建』部分,非常有挑戰性,它包含了很多的領域,融合了藝術和科學,需要靈活地整合各科專業,是一門完整的外科。」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腳部重建手術。病患的骨頭壞了,沒有血管,我就想辦法用另一側的血管來供應血液。這樣皮瓣加上骨頭的手術,當時沒有人做過。因此羅慧夫醫師覺得我做得不錯,肯定我的能力,後來也一直鼓勵我。」陳院長說,羅慧夫醫師常在周六晨會後,把困難的重建手術交給他和另一位同事:「後來那位同事離開這個領域,而我卻越做越有興趣。很多病例都是第1次遇到,非常有挑戰性。」歷經多年扎實的整形外科訓練後,陳院長為了成為更專業的整形外科醫生,決定出國接受顯微手術的訓練。
 
 執著與奉獻  
 
陳院長分別在澳洲、美國接受顯微外科和整形外科的訓練,不僅打下了深厚的醫術根基,也體驗到西方人的生活態度和精神,他心有所感地說:「西方人很天真、誠實。我覺得『誠實』才是他們可以發展得很快的主因。中國人把太多想法放在如何得到功名利祿,做事情的背後往往是為了名利,而非這件事本身。但是,西方人做事情,往往是很誠實地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並單純地把事情做好,相對於中國人而言較不會刻意去選擇功利。」
 
動機往往決定發展的方向,陳院長說:「依功利思想而行事,難有真正的貢獻。像日本有一位諾貝爾奬得主,他之前甚至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就是因為他專心於做好自己感興趣的事。」而陳院長對自己的期許是希望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我常對年輕人說,我們做的事情,應該是大家需要的。譬如,我希望病患能夠吞嚥、說話,因為這是人活著的基本功能。所以這2、30年來,我只要睜開眼睛,想的就是這件事。」
 
2012年,陳院長因「自體腸道移植重建聲帶」這項創新技術,獲頒傑出科技貢獻獎,他謙虛地表示:「如何讓人打造的東西變得更自然,永遠有改進的空間。」除了聲帶和食道的重建,陳院長的專長還包含顯微手術、淋巴水腫手術和肢體重建。多年來,國內外有無數的疑難雜症找他處理,其中,有位動靜脈畸形病患在被陳院長治癒後,每年都會致贈花籃到他的辦公室。
 
而陳院長對自己多年苦心鑽研所獲致的醫學專業也毫不吝嗇:「我正在寫一本書,講如何解決併發症。年輕人一開始當醫生,必然會不斷犯錯。這時,如果沒有一位長者醫師從旁教導,年輕人很容易因為犯錯就打退堂鼓。畢竟每個case在開刀過程中都有陷阱、併發症,這要經過很久的訓練,才會知道。我出書的目的,只是想縮短年輕醫生的學習歷程,讓他們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也希望他們不要因為挫折就不做了。」
 
 挑戰更多的不可能 
 
多年來,陳院長凡事親力親為。「我都自己打手術報告,而且非常詳細。也都親自照顧病人。若是年紀較大的病患,我會去研究每個環節,譬如如何維護生命和急救,都會親自去了解。」陳院長笑說:「我太太曾叫我乾脆睡在病人旁邊好了。」繁忙的工作,使陳院長練就馬上入睡的功夫:「可能是我想的事情比較單純,心思都在外科上,其他事情都不想了!」
 
如今,陳院長身為國際醫療中心的院長,肩負推展大型重建的責任,包括罕見畸形的重建,這些都是一般外科做不到的手術,必須結合各科,譬如心臟血管外科、泌尿科、骨科……等。「平常沒有什麼休閒,畢竟工作本身就是我喜歡的事情,這是需要腦力、體力去完成的。」而在陳院長身上,我們也見證了:當一個人傾注一生心力,專注於一件事,其成就不再只是成就,而會傳遞出一種穿透生命意義的力量。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