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109/07/24 瀏覽次數 3288
何美泠教授(攝影:張志玲)何美泠教授(攝影:張志玲)
 
當前面有座高山擋住了去路,你是迎向它撞下去,還是尋找是否另有蜿蜒的小路呢?倘若選擇的是後者,或許你就可以走出困境了。高雄醫學大學(以下簡稱高醫大)特聘教授何美泠老師的經驗告訴我們,遇到困境時,要虛心學習,要掌握機會,可能轉個彎會更好。

基礎知識 
 
何老師於1973年考上高雄醫學院(現在的高醫大)藥學系,在校期間修過許多化學和生物學等除病理以外的基礎醫學,畢業後順利的在高醫大醫學系的生理學科擔任教職。
 
生理學科教的是人體各器官組織與系統的功能,此學門讓她後來與臨床醫師進行「再生醫學」或「骨科學」研究時,能從生理、病理到疾病的巨觀角度去觀察,而不致迷失於細胞或分子的變換細節中;至於大學時的藥學課程,則是她進行藥物研發時的基礎知識。

陷入困境
 
剛開始做研究時,她也和同儕一樣,遇到不少困難。譬如當時的高醫生理科以內分泌、性行為或老化時腦內傳遞物質與荷爾蒙、性行為等的研究為主,她曾嚐試走這條路,可是申請的研究經費不是不足就是申請不到,因此陷入困境。
 
正巧當時的醫學院院長謝獻臣教授推出「鼓勵老師出國在職進修」計畫,而該校畢業學長王國照教授,正好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擔任骨科主任,並且是美國「骨壞死、骨血流和生物力學對骨骼生理、病理及力學研究」的一流學者,所以她就隨夫婿張瑞根教授(註1)前往維吉尼亞大學進修。
 
投入骨科學研究
 
王教授和張教授都是骨科臨床醫師,兩人共同做了幾項與臨床疾病相關的研究,她則配合他們的研究做動物實驗和力學研究,又因為具有藥學底子,所以也觀察了藥物對於骨頭生長的影響,並著重於骨科醫師完成骨手術後經常使用的ㄧ種消炎止痛藥,但卻發現,這種藥物會減慢骨頭的癒合速度。
 
進修時間屆滿後,她把研究帶回國內,並進一步的從骨細胞去了解,此藥物究竟對骨細胞做了些什麼。而這也是她從藥學投入骨科學研究的開始,王教授則成為她念高醫大博士班時的校外指導教授。

天上掉下來禮物 
 
2000年時天上掉下來一份禮物。那年王教授回國擔任高醫大校長,並在校內成立「骨科學研究中心」,又邀請她擔任中心主任。而她也不負所托,於17年的任期中留下許多可圈可點的傲人成績。
 
骨科學研究中心以骨骼與關節疾病的成因、預防、治療等研究為主,至今(2020年3月)已獲得2011、2016、2017、2019年等4屆6項國家新創獎和40件國內外專利,其中10件專利已完成技術轉移並衍生出2家新創公司。至於何教授個人則以探討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藥理學、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為主,並榮獲科技部107年度傑出研究獎,又於2019 年8月接任高醫大「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執行長。
 
現在的骨科學研究中心成員包括醫學教授、主治醫師、博士後研究員、資深助理、助理等約50人。惟其成立初期時的人員流動卻相當頻繁,後來留來下來的,以尚未進入教職的年輕主治醫師和博士後研究員為主。她頗欣慰的表示,現在這些人大都成為醫學院、藥學院、牙醫學院、生科院等的教授或副教授,大家都成為很好的朋友。

帶人帶心
 
而在帶領團隊時,也曾發生許多令她印象深刻的事。譬如年輕醫生的企圖心比較強,他們會同時做許多事,到頭來卻被問題卡住,此時她會提醒他們:醫生是針對病人的發病現象,以實證方法為人治病;研究是針對一個不知道結果的假設,進行小心求證。由於應用與研究在本質上就是兩種不同的方向,所以思考邏輯也不同。據她表示,這類事很難避免,好在醫生們都很優秀,若能突破這ㄧ關,就會有很好的表現。 
 
此外她也很重視基層人員,常從心理層面去引導他們。例如基層助理大都是年輕人,比較感情用事,遇到與自己頻率不合的人容易有小動作。此時她會以「好球理論」引導他們:不要老是丟壞球給別人,若對方也回報你壞球,到頭來辛苦的仍是自己。又告訴他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大家相處愉快,層層負責就好;對於分配到的事不要逃避,遇到困難時可以請資深助理、博士後研究員或計畫主持人協助。這些都是她輔導年輕人「化凶為吉」的方法。

隔行如隔山
 
何教授很早就有ㄧ個夢想,就是將再生醫學的研發成果轉譯應用。例如她希望透過「快速分離脂肪幹細胞儀器」,在1到2個小時內萃取「脂肪幹細胞」,植入病人身上。如此一來,病人不必再次開刀,同時也省下將細胞送入實驗室的步驟。這個研究已在實驗室做出原型機,接下來要將原型機轉換成商業機,然後推廣、銷售…。這是走在時代前端的想法,所以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將其推薦到科技部的育苗計畫,因此讓她獲得了一些經費。
 
然而創業本來就不在她的規劃中,而育苗計畫要求收到經費後的ㄧ年內必須創業,因為時間倉促,她只好自掏腰包成立公司,並請有興趣的博士後研究員主持,然後再對外募資。可是要求研發者創業又談何容易呢?等她接觸商界後才知道,現實中尚有太多問題亟待解決,自己先前的想法過於單純。

是創業還是苦海
 
ㄧ位曾經投資大學產業的朋友告訴她,學術單位出來的人比較不耐壓,不少學校創業投資案裡的執行長,因為受不了壓力而離開,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所幸他也提出ㄧ個建議:另找一位策略投資人,萬一執行長離開,還有後補人選。
 
商界是務實的,對他們來說,科技產品是產品,他們更重視的是公司經營,市場調查,產品行銷,股權分配,盈餘分配等問題,尤其對於盈虧分配更是敏感。
 
較早之前學校與商界的合作案大都是技術轉移,業者做到那裡就付學校多少錢;但是成立公司不同,學校以專利技術換取技術股,但是未來公司會賺錢會賠錢還不一定,就算賺錢,也要按照股數來分配盈餘,而不是做到那裡付多少錢,更何況還有許多複雜細節不是研發者、公家單位或學校高階主管所能想像與理解的。她很感慨的表示:研發者創業所面臨的挑戰,猶如要求他們越過死亡之谷後,再跳入苦海般的艱辛。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儘管障礙重重,何教授始終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認真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不斷學習,以強化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帶領大型團隊時,則以包容與引導的方式,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這些說來簡單,做來不易的原則,都是她獲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原因。


註1:張瑞根教授: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及骨科教授。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