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菁英的心態

104/11/03 瀏覽次數 1391
根據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5月下旬發表的報告,過去30年,大多數國家貧富差距的幅度都拉開了。以OECD國家而言,頂端10%與底層10%的收入比,1980年代是7;1990年代,8;21世紀第一個十年,9;現在到了9.6。這是必須由政府解決的問題。

可是學者發現,對於經濟不平等、財富重分配之類的議題與政策,個人的「分配偏好」會影響觀感甚至投票行為。例如為特定人士(老弱病殘孕婦幼兒)設立博愛座,無異損害了其他人獲得座位的公平機會。個人也可能支持符合自己「分配偏好」,卻損害自身利益的政策,例如加稅。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費斯曼(Raymond Fisman)最近的實驗結果顯示,美國低收入者以及黑人比較在意效益,而不是公平。因此他認為過去幾十年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政府沒有積極作為、提出財富重分配政策,可能是因為政客明白那才是民之所欲。

9月中,費斯曼發表了另一份實驗報告,參與實驗的人是耶魯大學法學院(YLS)的博士生,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大學生。他們都是美國社會的菁英,特別是YLS學生。過去一百多年,美國總統中超過一半出身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包括最近4位。老布希,耶魯;柯林頓夫婦,耶魯法學院;小布希,耶魯,哈佛商學院;現任歐巴馬,哈佛法學院。

在費斯曼的實驗中,這些菁英表現出的心態與他觀察過的一般美國大眾不同。菁英比較重視自己的利益,以日常語言來說,就是私心重。柏克萊的大學生比YLS博士生更自私。菁英也比較在意效益,但是柏克萊的大學生比YLS博士生更在意公平。不過,最在意公平的是一般大眾。

值得注意的是,YLS博士生認同民主黨的人高達9成,他們的分配偏好仍然傾向於效益,而不是公平。費斯曼認為,這個發現為美國政府坐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那就是,主導國家政策的菁英,無論共和黨還是保守黨,心態是一樣的:都比較不在意公平。

此外,費斯曼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心態,還反映在YLS學生的職業選擇上。在意公平的人,更可能到非營利機構服務。重效益的人,比較可能選擇私部門的工作。

參考資料
  1. Fisman, R., et al. (2015) The distributional preferences of an elite. Science, 349(6254), aab0096.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