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加州地震演習日全美動起來

101/11/08 瀏覽次數 15848
新聞報導

2012年10月美國舉行年度「強震」演習,參與的民眾躲在桌下,雙手護住頭部。

本次地震安全演習在美國西部以及東南部城市進行,關島、波多黎各以及部分加拿大、義大利省分亦同步舉辦演習。籌劃地震演習單位表示,報名人數共計1400萬人次,其中加州佔了930萬人。

洛杉磯市長安東尼奧‧維拉萊戈薩(Antonio Villaraigosa)親自參與防震演習,與官員一同躲在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的一張大紅色桌子下,示範防震標準程序,「臥倒、找尋掩蔽、等待」。

專家表示,地震發生時就近躲在掩蔽物下會比跑到大門邊或逃離現場來得更安全。

當地震能量開始釋放,警報響起,此時手機收不到訊號、道路中斷,該如何自處?

市長安東尼奧說:「作好萬全準備才是良策。」

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發言人馬克思‧利特曼(Marc Littman)表示,若強震發生,列車運行速度會自動下降,行駛至安全地方避難。

位在華盛頓州費多威市(Federal Way)的雙湖國民小學(Twin Lakes Elementary School),學生也在這天接受防震教育課程,透過消防人員示範,學會了緊急應變技巧。

南加州在1994年曾經歷過1場芮氏規模6.7的大地震,當時造成72人死亡,洛杉磯地區損失金額高達250億美元。

有鑑於此,南加州在2008年舉辦第一場的防震安全演習,當時震央情境是假設聖安地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發生錯動,造成規模7.8的強震。往後每年的10月18日,南加州市民都舉行年度演習。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地震發生,主要是因為外在力量施加在岩層,當力量大過岩層承受的上限,即引發岩層錯動,產生地震波(seismic waves)以輻射方式四散,造成包括上下以及水平震動的地震現象。

臺灣是以芮氏地震規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來描述地震大小,這個測量法源自1935 年,科學家為了研究加州地震而制訂。測量方式是經由觀測點的地震儀所能記錄到的地震波最大震幅的常用對數,演算出規模數字。

一般而言,地震規模在2.5以上才會是有感地震,規模4.5則會有災損,規模7.0以上則會釀成重大災害。

中央氣象局依照地震時人們感受地面震動的劇烈程度,區分0~7共8個「級」,4級屬中震,房屋會劇烈搖晃;5級為強震,牆壁龜裂;6級、7級分別為烈震和劇震,這時會出現建築物損壞甚至倒塌,交通設施遭到破壞,也可能會出現山崩地裂的情況。(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10/18洛杉磯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