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倦不上道–談疲勞駕駛

95/06/07 瀏覽次數 14448
前一陣子,在電視上常常看到大型車駕駛員疲倦駕車而釀成大禍的新聞。事實上,行政院勞委會也逐漸重視疲倦駕車的問題,在去年農曆年前勞委會就曾針對國道客運公司進行工作時數的調查,以了解是否有疲倦駕車的可能。

疲倦駕車的「感覺」到底是怎樣呢?筆者在美國就讀研究所時,曾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疲倦駕車的經驗。當疲倦來襲時,一開始覺得視野越來越窄,世界好像只剩我的疲倦和駕車的直覺。然後,事情發生得很快,我的眼睛閉上了一秒多(這是我事後估計的可能時間)。當睜開眼睛時,發現我的車已經從原本的外車道,悄悄地跑到內車道。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再多瞇個幾秒,大概就撞到護欄或其他疾駛的車子了。以高速公路120公里(大約75英里)的時速,我不敢想像後果會是如何。

知覺心理學家也注意到疲倦駕車時視野窄化的情形,當發生窄化現象時,因為視覺訊息處理的空間範圍變得狹窄,導致許多位於視野較外圍的訊息,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率的處理。換句話說,駕駛員會「看不到」或者「沒注意到」許多外圍的訊息,導致駕車肇事率的上升。「視野」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知覺心理學家用的名詞是有效視覺區(useful visual field, UVF)。

有別於我的「以身試法」疲倦駕車經驗,知覺心理學家使用系統性的實驗方法研究疲倦駕車的情形,並發現有效視覺區和駕車肇事率有密切的關聯。有效視覺區指的是一個具「功能性」或「有用的」的空間區域,這個空間區域是由眼球結構及各種處理視覺訊息的大腦區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在駕車時(或者從事其他需要視覺的作業時),我們以為可以看到且可以處理「所有」外來的訊息,然而,事實上我們僅能看到且處理「部分」訊息。空間區域的大小和很多因素有關,例如視覺作業的難易程度、老化、疲倦等。以視覺作業的難易程度來說,當視覺作業很困難時,空間區域會縮小,如此,注意力資源才會集中在所從事的視覺作業上,才能有效率地處理視覺作業。

為了探討疲倦會導致有效視覺區窄化的現象,心理學家使用分割注意力典範來測量有效視覺區的範圍。在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同時進行兩個作業,也就是把注意力「分割」到兩個不同的作業上。其中一個作業呈現在畫面的中央(稱為中央作業),另一個呈現在畫面邊緣(稱為邊緣作業)。實驗人員則根據受試者邊緣作業的表現,來決定有效視覺區的範圍。

Joceline Roge和同事曾在2003年利用分割注意力典範以及公路模擬駕駛,檢驗疲倦和有效視覺區的關聯。他們在電腦上呈現公路畫面,路上有一輛車(位於電腦螢幕中央)。為了讓實驗畫面更加單調,實驗者還在路的遠端加上薄霧,且實驗過程中只有一輛車出現。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要跟著螢幕中那輛目標車,且要和那輛目標車保持固定的距離。

實驗作業包括中央作業和邊緣作業。在中央作業裡,有個橘色的小實心圓會每隔3秒在目標車的後車窗快速閃動。當小實心圓的顏色改變時,受試者要按鈕反應。在邊緣作業中,受試者要偵測在中央小實心圓周遭出現的紅色小點,這個紅色小點會出現在離中央小實心圓4個不同距離的位置上。研究者以邊緣作業中4個不同距離紅色小點的偵測正確率的改變,來檢驗有效視覺區的改變。

實驗中,有一組受試者前晚在家有一夜充足的睡眠,另一組受試者前晚在實驗室中,整夜無眠,進行著各種靜態的活動(例如閱讀、寫作、和實驗者聊天)。他們發現無論紅色小點距中央的距離多少,一夜無眠的受試者在邊緣作業中的正確率,比一夜安眠的受試者來得低。換句話說,一夜無眠的受試者的有效視覺區,比一夜安眠的受試者縮小窄化了,導致處理出現在邊緣的小紅點的效率降低。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有效視覺區的窄化會增加駕車的肇事率。例如Ball等人曾在1993年檢驗年長駕駛者的有效視覺區、視力健康、認知功能(如短期和長期記憶、數字記憶廣度等)、以及基本視覺功能(如立體視覺、顏色辨別、對比敏感度等),也收集了受試者過去5年的車禍紀錄,並發現有效視覺區對於車禍發生率有直接且重大的影響。而視力健康和基本視覺功能雖對有效視覺區有直接的影響,但對車禍發生率只有間接的影響。因此,疲倦駕車會導致有效視覺區的窄化,而極有可能增加駕車的肇事率。

電視宣導廣告中常常告訴駕駛者「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或「醉不上道」,許多駕駛者都已經有飲酒後不要駕車的觀念。但是隨著疲倦駕車而肇事的案例越來越多,駕駛人也應該有「開車不睡覺,睡覺不開車」、「倦不上道」的觀念,以免害人又害己。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