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生命的起源

102/12/03 瀏覽次數 11165
達爾文推測,生命的起源地也許是一個「溫暖的小池塘」。195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密勒(Stanley L. Miller, 1930-2007)在老師尤瑞(Harold C. Urey, 1893-1981;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實驗室,證明在原始地球上,大氣中的無機分子透過自然力量就能形成複雜的有機分子,如胺基酸。密勒把水、甲烷、阿摩尼亞、氫封入一個無菌玻璃球中,對混合物的蒸氣施加電擊(模擬閃電)。一星期後,整個系統中的碳約有10~15%成為有機分子的一部分;2%構成胺基酸,其中以苷胺酸最多。

後來有人主張生命是在外太空形成的,隨著隕石降落地球,在地球上一步步演化出生命圈。最近十年,科學家又開始對海底熱泉寄以厚望。不過,從來沒有人預期生命可以在沒有水的環境中演化出來。

今年10月上旬,美國天文學會年會在加州首府巴沙迪納舉行。10月7日星期四,亞利桑納大學研究生莎拉.赫斯特(Sarah Horst)發表了類似米勒的實驗結果。只是她模擬的不是地球的原始大氣,而是土衛泰坦的濃厚大氣。在太陽系諸行星的衛星中,泰坦是唯一有濃密大氣層的一個;泰坦地心引力不強,因此大氣層非常厚。不過泰坦表面溫度是攝氏–179度,大氣中完全沒有水氣,主要是氮、甲烷。

莎拉以無線電波模擬太陽紫外線,照射模擬的泰坦大氣層,結果她發現了胺基酸與核苷酸(DNA與RNA的基本單元)。這個實驗證明:不必在有水的環境中,就能自然形成基本的有機分子。當然,從那些分子演化出生命,還要經過許多步驟,其中許多步驟都需要水,或者在液態環境中才能發生。不過,泰坦高空中形成的簡單有機分子可能降落地面,進入甲烷大湖或大海,再進一步演化。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