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穿著的科技:智慧型紡織品
102/07/09
瀏覽次數
16416
沈乾龍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
智慧型紡織品(smart textiles)的概念,是整合「電子元件紡織化」的創新技術,讓紡織品滿足穿戴者所期待的互動機能,包含內在身體訊號的擷取、外在環境的提醒、外在資訊的給予等機能。其相關技術包含以金屬化纖維取代漆包線、以針織紋路取代電子迴路、以織物電池取代固形電池等整合的科技。
可以想像,智慧型紡織品的市場應以休閒運動與照護領域較為看好,切入也容易些。智慧型紡織品可以分類為:
被動性智慧型紡織品
—僅能在接收外界訊號後做出反應,而不能自動調整,一般以物理化學的原理為基礎。
主動性智慧型紡織品
—運用類微處理系統調控,進行形態的、防風的、防水的、排導汗等自控機能運轉,甚至有些產品能以聲音、光電、色彩或溫度的機能提供溝通的訊號。
超智慧型紡織品
—這系列跨領域整合的產品,當初只是單純地希望把通訊器材、隨身聽、電腦等電子產品整合在服飾上。但最近已演進為結合前兩項被動與主動智慧型紡織品的概念,發展至模仿大腦類神經系統,希望讓服飾能偵測、接收或發送各式音訊、視訊,甚至波長訊號等,也就是從產品功能的「組合」進化至紡品機能的「融合」。
早期智慧型服飾的概念比較簡單,就是把所有隨身攜帶的物品,包含手機、隨身聽、電子記事本、鑰匙、金融卡、相機、攝影機,甚至筆記型電腦等,與紡織品結合,最好都在衣服上。最初的市場是鎖定在喜愛流行與運動休閒的年輕人身上,因此早期的智慧型紡織品可以說是「小家電紡織品」。不過,至今發展可以說是更細緻化了,呈現超輕、超柔、可摺、可洗的「布按鍵紡織品」。
高科技紡織品的議題,由創新材料應用、電子紡織品到智慧型紡織品產品化。創新纖維材料著重在個人防護紡織品領域,諸如:靜電紡絲、驅蟲纖維、昆蟲防護、杜邦光纖、防彈衣、隔音與保溫織物結構等。電子紡織品則以發展發光紡織品,軟性電路應用於智慧型紡織品,刺繡應用於智能衣、互動警示背心,智慧型紡織品在娛樂與市場上的應用等。智慧型紡織品產品化,主題包含:新ECG(心電圖)織物電極測量、可水洗電子織物、互動壓力監視輪椅、通訊頭盔與手套、感官電鋸防護設備、嵌入式電子產品化的應用等。
發光紡織品是智慧型紡織品最主要且最多廠商展示與發表的項目,包含:發光紗線、發光織物及其成型技術、終端應用產品等。本文以發光紡織品的發展趨勢為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2011 Techtextile展中智慧型紡織品的最新發展趨勢。
發光紡織品
發光紡織品是由光與紡織品所構成,其與人的關聯,除了提供安全警示與照明需求之外,在2011年Avantex Symposium上對於光與紡織品的應用另有新的見解與發表。研究人員Christoph Riethmüller與Heinrich Planck認為,光與紡織品結合可以提升人體情感與感官領域的應用,諸如:生理時鐘、情緒、訊息、能源效益等,更為照明紡織品開啟了一個廣闊的領域。
光與織物之間具備反射、傳輸、吸收、發射等作用,不同的作用因應於不同的情境,而使用在不同的終端產品上,諸如:反射—緊身衣、屏幕、保暖紡織品、 防曬紡織品等,傳輸—窗簾、背光紡織品、防曬紡織品等,吸收—太陽熱能紡織品、絕緣紡織品、防曬紡織品等,發射—磷光∕螢光紡織品、 防盜版產品、自發光紡織品等。
依據光的來源或發光的方式,紡織品發光的型態區分為自發光紡織品與背光紡織品兩種。不同的發光型態提供不同紡織品設計的解決方案,諸如:
自發光紡織品
—具備高效節能、空間可辨識,光源靈活度高等優勢,可做為創新燈光設計、光源裝配模式,可主動式切換發光圖騰,具備可調控性、紡織型態顯示模式,以及紡織品的觸感等特性。
背光紡織品
—具備經濟效益,可廣泛應用照明等優勢,可使用既有的光源(如燈泡、日光燈、LED燈等市售的光源)呈現虛擬深度效應、動態光學、眩光、填補空白的光譜、形式可分解等特性。
自發光紡織品技術
自發光紡織品的型態,由光源與紡織品的結合方式,可區分為以下幾種:LED嵌入織物、發光線、發光材料塗布紡織品、自發光紗線等。
LED嵌入織物技術
-LED與織物結合先進技術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彈性可撓電路貼合織物,另一種是以導電織物為布局平台,發展而成的發光織物主機板。
可撓性電路貼合織物
-2009年,Fraunhofer IZM與TU Berlin共同發表了彈性可撓電路板應用在智慧型紡織品上。延續這概念,今年René Vieroth、Manuel Seckel及Christian Dils在Avantex Symposium研討會上,揭露更詳細的材料配方與製程。
TPU薄膜印刷銅箔電路後,以無鉛銲錫焊接控制元件與SMD的LED元件,元件經攝氏130度膠封固化後,再以約150至160度把軟性電路板貼合在織物上,完成可撓性電路貼合織物。這研究屬於歐盟STELLA計畫,今年在展覽會中已發表諸多產品雛形。
發光織物主機板
-發光織物主機板的關鍵材料是導電纖維/紗線(例如TITV所發展的鍍銀紗線ELITEX
®
yarn),透過織造與刺繡的方式,達到織物導電與控制回路的布局後,再以焊接或導電方式縫紉LED元件與電子元件在導電布局上,例如TITV的刺繡主機板。
Forster Rohner AG也在Avantex Symposium發表了刺繡技術在智慧紡織品上的應用,利用導電纖維與非導電性纖維,整合回路布局與美學圖騰設計,發表多項導電刺繡應用雛形,例如太陽能提包、氣象互動禮服等。
背光紡織品技術
根據Oliver Maetschke與Tino Müller發表的主題-光學織物應用在新的紡織發展照明產業與建築,ETTLIN Lux開發了一種新的背光紡織品。他們結合纖維材料與織物結構,以點光源投影在織物表面,呈現出多種光學的特殊效果,例如虛擬深度效應、動態光學、De-glaring、光譜補償等特性,未來可應用在大面積照明或情境營造的場合上。
虛擬深度效應是點光源投射在織物結構上發生複雜的光學作用,使織物上的光影呈現彎曲,更可透過光源的排列設計,使織物表面產生虛擬深度效應的光學效果。動態光學則是織物結構可以根據光線不同的入射角度,導引出不同的光影,因此觀眾改變視角時,可以發現織物表面呈現不同的光線投影,達到動態光學的效果(如:0°、30°、60°等視角)。
最近科學家構思只要按一下觸控式按鈕,衣服就可加寬、縮小或變換顏色的智慧型紡織品的可能。甚至淋溼了的衣物,只要隨手一按,便能在幾秒鐘內變乾,這可以說是「超機能期待」。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7月,487期,30 ~ 34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