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機器人戲劇(四):〈再會〉

102/06/17 瀏覽次數 16206
2010年,平田稻教授一面致力於機器人版〈森林深處〉的改編與排練,一面也以石黑浩研究室開發的另一種機器人-擬真機器人「分身女」(Geminoid F),製作了另一齣機器人戲劇作品-〈再會〉(さよなら)。這齣20分鐘短劇最初在日本愛知藝術文化中心首演,之後2年內除了在日本國內其他城市裡演出外,也巡迴泰國及歐洲的奧地利、德國、義大利等國家表演,向世界展現了日本機器人研究與戲劇美學的結晶。
那麼,到底這短短20分鐘裡說的是怎樣的故事呢?

在開演前寂靜的黑暗當中,我們聽見有個女人開始說話。那是個溫暖柔和的聲音,她正緩緩地唸著谷川俊太郎的詩〈再會〉。

隨著燈光漸亮,有個黑髮女子素淨的輪廓顯現出來,另有1位金髮女孩斜靠在女子面前的躺椅上;這2人就是〈再會〉全部的角色了。青年團的美國籍演員朗恩(Bryerly Long)飾演因患有重病而長期臥床的女孩,而黑髮女子-由青年團演員井上三奈子所操縱的擬真機器人分身女,則飾演陪伴她的照護型機器人。本作即描繪了2人之間一段短暫的相處時光。百般無聊的女孩要求機器人唸點什麼來聽聽,機器人遂陸續為她朗誦了谷川俊太郎、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與活躍於20世紀初期的日本和歌家若山牧水的詩作。從她們的對話當中,我們可以得知那是照護型機器人普及的年代,但科技仍舊無法扭轉生老病死的命運;女孩可能將不久於人世,也因此,她的父親買下了這個機器人作為她最後的友伴。「如果把我弄壞,妳會覺得好一點的話,把我弄壞也沒關係。」機器人說;但女孩沒有這麼做。她太累了,在機器人的看顧下沉沉睡去。

〈再會〉全劇劇情雖然平淡,卻瀰漫一種奇幻、憂傷的氛圍。行將死去的人類,及人類所製造出的、恆久不死的另一種「人類」,兩者間的往來談話鋪敘出生命的脆弱無常,和有限生命無法看盡的時間的全貌。無生命的機器人「模擬」出了逼真的人類外觀與人類舉止,對於人類自身而言也像是一種自我追尋的過程:究竟所謂的人類是什麼?是什麼要素,使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再會〉中的分身女獲得了觀眾熱烈但意見不一的迴響:有人認為她完全就像人類,也有人認為她一望即知是機器人。

2012年,平田稻在原本20分鐘的故事後面又加上另一段10分鐘的「後續發展」,合起來成為〈再會第二版〉(さよならVersion 2)。在第2版新增內容裡,時間來到女孩過世後,女孩的住所早已人去樓空,但無人關掉開關的機器人卻仍在空屋中不斷唸著詩;此時一個搬運工奉命來到這棟房子,把剩下的財物-機器人打包運走。他告訴機器人,他們將把她交由其他機器人運送到海水浴場,一個「5公里內人類都無法靠近」的地方;許多人曾在此喪生。這一次,機器人的任務即是繼續唸詩給這些人類無法親自憑弔的亡者聆聽。

雖然搬運工沒有說明那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件到底是什麼,但我們仍能感到這一段安排反映了平田稻對日本311海嘯罹難者的追思之意,及經歷福島核災之後對核能運用的深切反思;在注意到機器人與人類共處的限制性同時,平田稻也注意到了他們不為人知的哀愁與超越人類的能力。被海嘯席捲而去的人們如今已沉入文明尚無法想像的地球深處,而故事中的機器人,儘管自己沒有感受的能力,卻能作為現實中失去摯愛的人們思念的信使。更倘若有一天,人類的家園被輻射所汙染,屆時能夠代替我們「回家」的,可能就真的只有機器人了呢!(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