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三)-液晶顯示器(LCD)(二)

107/03/27 瀏覽次數 6016
本篇文章將針對液晶顯示器的內部構造及成像原理作介紹,圖1為當我們從側面觀看液晶顯示器的構造示意圖。
 
(圖1)從側面觀看液晶顯示器的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Ansforce)(圖1)從側面觀看液晶顯示器的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Ansforce)
 
由後方至前方,依序為「背光模組」,由於液晶本身並不會自己發光,因此需要光源,即讓光源能夠均勻分布於整個液晶顯示器的畫面上,讓整個畫面看起來亮度相同,但由於光源所發出來的白光為「自然光」(意指從各個方向照射而來的光線),因此「後偏光片」的用途就在於過濾自然光的方向,只允許與通過軸同一方向的光線通過,「後導電玻璃」與「前導電玻璃」則是作為讓液晶能夠通電的媒介,而「薄膜電晶體」即是用來控制液晶板的明(白)暗(黑)度,為了呈現出彩色的畫面,即需在塑膠薄片上重複地塗上紅(R)、綠(G)、藍(B)的色料,即為「彩色濾光片」,如此一來,當白光照射到紅色濾光片時,僅紅色的光通過,綠色及藍色的光即被吸收,以至於我們的眼睛僅看到紅色的光。「保護玻璃」僅為保護內部玻璃避免破損之用途,而「前偏光片」的主要目的即在決定是否要讓與通過軸同一方向的光線通過,若可以通過則眼睛看到的是「亮(白)」的影像,若無法通過則眼睛看到的是「暗(黑)」的影像。
 
(圖2)三種顏色的「彩色濾光片」上去作「亮度的調整」即可呈現出七種顏色的可見光(圖片來源:科學月刊)(圖2)三種顏色的「彩色濾光片」上去作「亮度的調整」即可呈現出七種顏色的可見光(圖片來源:科學月刊)
 
從圖2,我們即可瞭解到原來只需要從紅(R)、綠(G)、藍(B)三種顏色的「彩色濾光片」上去作「亮度的調整」即可呈現出七種顏色的可見光。讀到這邊,您一定感到相當好奇,既然液晶顯示器每一格畫素皆是由紅(R)、綠(G)、藍(B)三種不同顏色的「次畫素(Sub-pixel)」所組合而成那為什麼我們在螢幕上卻看不到這些畫素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畫素的單位很小很小,因此當背光模組一發射出光源時,每一格畫素都有一個明確的位置以及欲呈現出來的顏色,即決定了該影像呈現出來的樣貌。
 
最後,讓我們針對新印象派主義及液晶顯示器簡單的作個小整理,前者主要是運用極為細膩的短筆觸點描法直接塗於畫布上,並藉由彼此相鄰近的層層排列,讓觀賞者的視覺自然地將各種原色進行調合,進而顯現出更高的明亮度;後者則是在「彩色濾光片」上去作「亮度的調整」,利用遮光及混色的原理即可呈現出各種顏色的可見光。由圖3.6細小色塊的組合,及可呈現圖3.1中的美味食物!
 
(圖片來源:竇旭康)(圖片來源:竇旭康)
  

總編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英哲教授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