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的血氧量
102/10/24
瀏覽次數
1063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四位醫師在高山上過了幾個星期,最高海拔8,400米(比聖母峰低500米)。他們在山上測量到的血液含氧量,平均只有3.28,最低值2.55。而正常人在12~14之間;若低於8,就必須送入加護病房。健康的人從來沒有測量到2.55那麼低的數值;醫師偶爾會量到那麼低的數值,但都是心臟病發的病人。
其中一位醫師是倫敦大學的高級講師葛羅卡(Dr. Mike Grocott),他說他們在山上可以談話、走動、思考,身體一切正常。因此,加護病房的病人若是血氧值太低,也許不需要動用比較危險的維生器材。
總之,醫師對於人體忍受極端情況的能力,了解越多就越知道什麼時候才必須採用比較容易出差錯的急救技術。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3月,435期,78 ~ 82頁
血氧量(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