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精準觀測 減輕震災
102/03/15
瀏覽次數
14739
張志玲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臺灣位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地形地貌多變,地震頻繁,這些先天條件使得我國境內每間距5公里就設置一個測站,以形成綿密的強震網,蒐集龐大資料提供全球研究使用。而高苑科技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劉坤松副教授建立的「臺灣地區強震地動衰減模式」,已躋身全球地震研究之林,他以921地震實測資料進行的一連串研究結果,也加深大家對於地震振動特性的了解。
地震發生時,震源、震波傳遞路徑、震波到達地點的場址效應等3種因素組合起來,就是我們感覺的搖晃程度。劉副教授在研究中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地震時的場址震度與該地區的地質地形具高度正相關性,尤其傳到臺北、桃園、新竹、彰化、臺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等都會區的震波,受到鬆軟地質的影響,場址震度全被放大,因此各區域內建築結構的耐震設計必須加強注意。
另一個結論是,臺灣東北部地層下方的莫荷不連續面(Moho discontinuity)上緣發生大地震時,由其反射出來的震波,因為聚焦效應會在距離震央50公里外的臺灣西北部放大,至於實際放大區域為何,須視莫荷不連續面的傾角而定。
南斯拉夫人安‧莫荷洛維奇(Andrije MohoroviËiÊ)在1909年發現,震波介質振動時,主要有垂直振動(P波)與水平振動(S波)兩個方向。比較2組P波與S波的折射波與直接波可知,第1組折射波的震波會進入更深岩層後再折射出來,且其傳遞速度會受地質影響而急遽改變,屬較早抵達場址的震波,較晚抵達的1組是直接波,其震波直接從震源傳遞過來。
造成震波傳遞速度急遽改變的原因,與地層裡面的一層不連續面有關,這不連續面上緣的組成物質與下緣組成物質不同。後來安‧莫荷洛維奇發現的不連續面稱為莫荷不連續面,也就是地殼與地函的界面。一般來說,臺灣地區莫荷不連續面的深度是35公里。
而以臺灣地區地動衰減模式為基準,審視宜蘭和苗栗臺中地區強震場址效應時得知,強烈地震出現時,若把得到的地震參數,如地震規模、震源距離等帶入衰減公式,再以場址效應特徵值修正,就可得到更接近的實際數值,而能更精準地掌握救災範圍。若在興建重要經濟建設或土地規劃使用前,把「場址效應特性」納入規畫,就可以減少地震災害的損失。
另在探討大樓高層震度放大因子時發現,震度放大因子會隨樓高及樓層數的增加而增加。不過,建築結構系統特性、局部場址效應、基底頻率內涵(即共振效應)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共振效應須特別注意。
中央氣象局播報的地震強度是指地表面震度,然而大樓高層感受的搖晃程度遠比地表震度大,這是因為受到放大效應的影響,而共振效應就是造成放大效應的主要因素。地震發生時必須審視3種振動周期,一是地震波能量所在周期,一是場址的地層振動周期,一是大樓層數乘以0.1的樓高振動周期。如果3種振動周期一致,地震時就會產生共振效應。
921地震時,臺北地區一棟27層大樓頂樓的加速度放大3~4倍,隔壁12層大樓頂樓放大達7倍,主要因為地震波能量周期集中於1秒,正好與該地區的地層振動周期及12層樓的振動周期吻合,導致12層大樓震幅大增。這訊息告訴我們,興建大樓前,若能事先了解地質狀況、建築結構、建築高度、振動周期等,就有機會降低地震災害。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3月,483期,70 ~ 71頁
板塊(36)
地震波(14)
地函(7)
地震規模(5)
共振效應(2)
耐震(1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