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世界濕地日

109/02/02 瀏覽次數 3957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濕地具有防洪、穩定生態系的作用,對於地球的生態甚為重要,然而,全球濕地面積卻隨著人類經濟發展而逐漸減少。有鑑於此,一些國家於1971年2月2日共同簽署了《拉姆薩公約(The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並將該日訂為「世界濕地日」,希望透過國際合作,能保護並合理地利用各地的濕地。
 
根據研究,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不僅能提供動植物豐富的水分和食物,其茂密的植林也可作為鳥類、哺乳類等動物的棲息地,使各類微生物、植物、動物都能生存其中,形成複雜卻豐富的生態網絡。據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二的魚貝類生產於濕地,更有43%的瀕危或受威脅物種,直接或間接仰賴濕地才得以生存。此外,濕地的蓄水能力很強,因此也具有抵抗洪峰、淨化水質及補注地下水的功能。
 
然而,許多人卻無知的以為泥濘的濕地沒有什麼價值,故將濕地填平作為工業、漁業或是農業的用地,導致全球的濕地面積在近幾十年間大幅減少。為了保護瀕臨消失危機的濕地,伊朗與16個國家發起了國際性的濕地保護行動, 並於1971年2月2日於伊朗拉姆薩市共同簽署了《拉姆薩公約》,旨在透過國家級行動和國際合作,保護且合理地利用濕地及其資源。締約國除了須制定國家級的濕地保護政策、進行濕地研究和監測、制定濕地的綜合管理計畫之外,還需提名領土內至少一處具有代表性之濕地,以編入國際重要濕地清單(拉姆薩清單)之中。至今,已有170個國家簽署了《拉姆薩公約》,拉姆薩濕地也有2300個以上,占地超過210萬平方公里。
 
為了提高大眾的濕地保護意識,1996年10月,國際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通過,自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設為「世界濕地日」,鼓勵世界各國根據該年的濕地保護主題,舉辦相關的宣傳活動,以提升公眾對濕地的認識。
臺灣雖然不在締約國的名單中,但近年來仍致力於濕地生態的保護。2011年,行政院啟動「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國內《濕地保育法》也於2015年2月正式上路,期以透過保育利用計畫和分區管理機制,「明智地利用」濕地,讓保育和經濟發展能夠平衡。 
 
臺灣濕地保育相關單位及團體每年2月都會舉辦一系列活動,讓民眾親近、認識濕地生態。2018年,濕地保護聯盟也配合了該年世界濕地日之主題「濕地與永續城市(Wetlands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於高雄、臺南分別架設靜態展示,並舉辦濕地導覽解說、親水獨木舟體驗、生態調查等動態活動,讓民眾能了解濕地和永續城市之間的關係,以強化對濕地保護的認識。2019年內政部營建署為呼應國際濕地日並推廣濕地保育理念,舉辦了「共生與共榮──濕地產業與標章推廣」活動,內容包含國家重要濕地成果發表及表揚大會、濕地講堂、濕地電影院、濕地環境教育體驗等。2020年1月18日也有類似的活動,地點在臺中草悟道的「跨域與創生(里山/里海/里濕地)」,帶您認識濕地豐富之美!
 
2020濕地日活動(圖/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20濕地日活動(圖/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