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恐龍的軟組織化石
102/10/30
瀏覽次數
12024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9年,美國北達科他州白堊紀晚期(6千600萬年前)地層中,出土了一個罕見的恐龍化石。研究人員為牠取了個渾名,叫達科他(Dakota)。
達科他屬於鴨嘴龍中的艾德蒙托龍,是素食恐龍。這種恐龍化石並不罕見,美國與加拿大都發現過。但是,英國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達科他化石裡發現了皮膚、肌肉包膜、肌腱或變性的膠原蛋白纖維等軟組織。偶爾,古生物的骨骼化石並沒有完全石化,殘留著一些原有骨骼的物質;有些恐龍的皮膚留下了印痕化石。但是達科他的情況實在罕見。
首先,牠的四肢與尾巴部分皮膚的表皮層保留了下來,平均厚度2.5~3.5 mm(毫米)。(按,人類的表皮層 0.8~1.5 mm;犀牛15~25 mm;河馬 15~20 mm;大象 10~15 mm。)
以顯微鏡觀察這一皮膚化石的橫斷面,還可以看見其中有類似細胞的結構,直徑5~20微米,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其中有胺基酸。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因此那些類似細胞的結構可能是殘存的細胞。
先前科學家曾在骨骼化石中發現過完整的蛋白質,可是有人不認為那些蛋白質是化石動物遺留的,它們可能是侵入化石的微生物的,或者是源自發掘、採集、處理過程中的污染。這個達科他化石表皮中殘存的是胺基酸,而不是完整的蛋白質,科學家反而傾向於相信:那些胺基酸是恐龍本身的蛋白質,因為變性、解組而留下的。
總之,這個恐龍化石大概因為石化過程特別快,才能把部分的生物分子及時裹住而保存下來。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8月,440期,80 ~ 84頁
胺基酸(30)
恐龍(20)
細胞(11)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