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國大黃蜂消失之謎

102/03/19 瀏覽次數 10415
新聞報導

不只蜜蜂有麻煩,美國中西部的大黃蜂也在消失中。2013年2月28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有兩個最新研究報導:美國大黃蜂這一野生蜂,是傳播花粉以及農作物受粉的重要媒介。但大黃蜂的數量正迅速減少。

野生蜂很難追蹤,使得研究蜜蜂的科學家十分苦惱。直到1890年代,因為一位住在伊利諾州的男子,讓研究有了頭緒。博物學家(Naturalist)查爾斯‧羅伯遜(Charles Robertson)每天駕著馬車去伊利諾州南部小鎮卡林維爾(Carlinville)收集和分類當地的昆蟲。

一個世紀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勞倫‧伯爾寇(Laura Burkle)回到當地看看是否有改變。伯爾寇和同事的研究報告顯示,他們只能找到當初羅伯遜發現的野生蜂109種品系的一半,蜜蜂種類明顯且驚人的減少。更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沒有「黃黑美國大黃蜂」這一特殊品系。

美國一共有4,000種野生蜂,其中49種屬大黃蜂類。在中西部最為人所知的美國大黃蜂(Bombuspensylvanicus),牠們只在自衛時才螫人。但歷經447小時的搜尋,伯爾寇的研究團隊只發現一隻美國大黃蜂--女王蜂。

伊利諾大學昆蟲學家雪梨‧卡麥隆(Sydney Cameron)早在兩年年就研究發現,美國大黃蜂的數量和分布範圍急遽下降。她認為,原本在中西部的大黃蜂有最大生存優勢,但現在北部地區卻已經幾乎消失。整體來看,雖然範圍縮減了23%,但在德州和西部州仍很活躍。

卡麥隆說,這個毛茸茸的大傢伙是非常厲害的生物,可以在雪中飛行。但她發現4種大黃蜂面臨生存危機:美國大黃蜂、鏽補丁大黃蜂(the rusty-patched bumblebee)、西部大黃蜂(the western bumblebee)和黃帶大黃蜂(the yellow-banded bumblebee)。
科學家認為,家蜂和野蜂的消失是因為病蟲害所致。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美國科學家曾深入研究蜜蜂消失的原因,初期研究發現蜜蜂腸道中有蜂微粒子(nosema)孢子及其他多種病毒感染症狀,但這不足以造成蜜蜂大規模消失。2007年研究發現,蜜蜂可能是因為基改作物的花粉毒害,因為基改作物含有蘇力菌,能夠產生殺蟲毒素。然而,有研究否定這樣的說法。蜜蜂大規模消失之謎,仍有待科學家持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蜜蜂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授粉昆蟲。

由於蜜蜂全身滿布絨毛,在採蜜時可大量粘附花粉,蜜蜂的腳上還有收集花粉的特殊器官,如前足的花粉梳和後足的花粉籃,能攜帶大量的花粉,加上蜜蜂嗅覺敏銳,每分鐘可採集數朵至數十朵花的花粉。蜂群常達2萬隻,每隻蜜蜂飛行距離在2公里以上,以平均1天8~10回採粉計算,蜜蜂確有高效率的授粉,而授粉正是植物繁殖十分重要的過程。(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