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美加州州長簽署地震預警系統法案
102/10/22
瀏覽次數
13769
廖凱弘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美國加州州長傑瑞.布朗(Jerry Brown)簽署一項法案,宣布在2016年前,加州州政府地震服務局將募集資金、建置全州的地震預警系統,讓數百萬加州州民在強烈地震來臨前幾秒,可獲得立即應變警訊。
此系統預計花費8千萬美金建造,使用年限5年。法案規定這項資金不得來自州政府經常預算,但未特別說明募款來源可否是聯邦政府總預算或私人機構。
加州參議員艾力克斯.派迪拉(Alex Padilla)認為:「我們需要立即建置地震預警系統,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可否在下次大地震來臨前擁有它。」
地震預警系統的原理,是根據先偵測到的「快速移動震波(fast-moving shock wave)」,並計算地震可能的強度,在具破壞力的地震波抵達前,預先對民眾發出警告。地震預警訊息有讓疾駛火車立即煞車、車輛及時駛離公路、人們就近掩蔽等作用。然而,建置此類系統時效,美國已落後墨西哥、日本及其他易發生地震的國家。
科學家解釋,地震預警系統並無法預測地震,對於位在震央的居民也不會有幫助,但對於震央周遭的居民,則能有所助益。
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及引發的海嘯,數百萬名日本居民因為在地震波抵達前40至60秒,即透過手機與廣播接收到警示,立即做必要的疏散和走避,避免了傷亡發生。
近年來,美國地質調查局不斷測試、發展出地震預警系統雛形,能夠發送出預警訊息給加州20多個團體,大部分是科學家。今年三月,該系統也在加州河濱郡發生芮氏規模4.7的地震前30秒,立即發出預警。
一個完整的地震預警系統,將能提升目前的地震監測站功能。未來加州政府將在地震好發地區,如舊金山附近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南加州的聖哈辛托斷層,增加440個地震感應器。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地震預警系統的原理,是地震發生時震央會先傳遞出P波(初達波、縱波、本文中的「快速移動震波」),其波速每秒約6.5公里;隨後具破壞力、波速約每秒3.5公里造成地面震盪的S波(剪力波、橫波) 才傳遞到。科學家利用偵測器先測得地震P波,並快速分析解讀出地震震源、規模、震度,再通過電訊系統或網際網路將訊息傳遞給民眾及災難管理單位。
依照運作方式,預警系統區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前端偵測式(front detection),又稱為區域型地震預警系統,利用地震儀偵測地震資訊,對於震央周邊區域即時預警,包括廣播、手機等速報。中央氣象局已在2004~2009年的「強地動觀測計畫」中,具備預警系統技術ML10,並且在全臺設置100多個強震儀(accelerograph),當鄰近震央的3~5個強震儀受到P波觸發、偵測到地震後,系統便會收到10秒震波資訊,18~20秒後電腦計算出震央和各地震度,再透過通訊設備傳遞預警給距震央50~70公里外的人及設施,發揮預警效果;
第二類是現地偵測式(on-site warning),運用現地架設的強震儀來預警。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研發「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希望能夠做到根據震央地表測得的資訊直接預警,並快速提供震度訊息,協助民眾對建築物快速評估。此系統已與台北市芳和國中、宜蘭縣宜蘭國小、嘉義縣中正大學、嘉義市港坪國小及中興保全公司合作,建立應用示範站。(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Governor signs Calif. quake warning system bill》美聯社2013/09/24洛杉磯訊
地震預警(19)
地震波(14)
科發月刊(5217)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