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有教養的狒狒:狒狒社會風氣的延續

102/05/24 瀏覽次數 29214
一九六○年夏天,只有高中學歷的珍古德到東非岡貝保留區研究野地黑猩猩。她壓根兒沒想到,會為自己的人生、為科學界、為那些黑猩猩創造新的里程碑。她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岡貝建立了研究站,為黑猩猩建立了長期的行為紀錄。由於黑猩猩是長壽物種,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要是沒有長期紀錄,我們很難了解牠們的行為與「心靈」。

一開始,珍古德抱著天真、浪漫的心情進入田野,追蹤黑猩猩。一九七二年,她目睹一群她已熟悉的黑猩猩分裂成兩幫,一幫的雄性將另一幫的雄性一個個殺害,因而震驚莫名,這才明白黑猩猩原來也會同類相殘。

得過諾貝爾獎的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曾經說過,人類因為開化得晚,還沒有演化出「自制」本能,才會自相殘殺。現在與我們同宗的黑猩猩也有同樣的行為,難道表示暴力因子早已潛藏在我們的祖系中?珍古德說道,她看見黑猩猩對從小生活在一起的玩伴也下殺手時,真是心痛莫名。

後來,岡貝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一隻叫做派遜的母猩猩,會帶著女兒搶奪其他母猩猩的嬰兒,並當著母親的面將嬰兒殺死、吃掉。據推測,她們大概殺了十隻小猩猩。這是怎麼回事呢?最後派遜與女兒懷孕了,才停止了殺戮。這到底是遺傳的暴力行為,還是「精神病」呢?

教養的重要

最近科學家發表了一份狒狒的長期觀察報告,似乎透露了「教養」的重要。

狒狒是猴子,社群組織與黑猩猩不同。雄性黑猩猩一直生活在出生社群中,雌性成年後就必須出走,狒狒則相反。但是黑猩猩與狒狒的雄性,都汲汲營營追求權力,彼此非分個高下不可,階序差別攸關食色,不容謙讓。狒狒的性差很大,雄性體型大、犬齒長又尖。通常雄性喜歡對雌性、孩子、地位特別低的雄性耍威風、咆哮。

雄性狒狒體型大,喜歡對雌性、孩子或地位低的雄性咆哮。(圖/李男提供)
可是肯亞草原上有一群狒狒,科學家觀察過20年,目睹了狒狒社會傳統風氣的變遷。

原來20年前那裡爆發過肺結核,大部分高階雄性都染病死了。原先的低階雄性並沒有顯露媳婦熬成婆的嘴臉,繼續以原先習慣的「柔性策略」與雌性交往。牠們不會動輒對雌性與孩子發脾氣,彼此間以階序鄰近的雄性較容易發生衝突。此外,牠們花許多時間彼此理毛,連絡情感。

最有趣的是,那些雄性老去之後,新加入的雄性似乎受到風氣的感染,也變得文雅起來。這種能變化氣質的社會風氣,過去靈長類行為學家從來沒有發現過。我們只知道不同的黑猩猩社群,會發展出不同的採食技術,幼兒跟著母親或其他成年個體學習。日本雪猴發明了新的採食技巧,也能世代傳遞下去。但這些文化行為都是容易以實習程序學習的技術。

東非狒狒的階級嚴明,雄性狒狒通過打架來確立地位。(圖/Caroline Craven,wikipedia)
肯亞狒狒的「社會風氣」就抽象多了。牠們沒有語言,不可能有類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規範。新入夥的雄性怎樣學習呢?學者更好奇的是,這種風氣能維持多久?多少世代?這只能留待未來的學者解答了。

關於這份報告,著名的靈長類行為學者德瓦爾(Frans de Waal)評論道,「對人類來說,好消息是,看來和平一旦建立之後,就能維持下去。要是狒狒都能如此,我們怎麼會不能?壞消息是,為了建立和平,你可能必須先把攻擊性特別強的雄性驅逐出去。」那可不好辦。
雄性狒狒體型大,喜歡對雌性、孩子或地位低的雄性咆哮。(圖/李男提供)東非狒狒的階級嚴明,雄性狒狒通過打架來確立地位。(圖/Caroline Craven,wikipedia)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