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營養狀況會影響胎兒,是常識,也有大量的研究證據。可是,母親的營養狀況如何影響胎兒,是另一個問題。
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利用甘比亞的「自然實驗」,研究母親的營養狀況與胎兒的基因表現模式的關係。甘比亞是西非的小國,每年有明顯的乾、溼兩季,人民的日常食物與營養狀況因而很不一樣。溼季就是雨季,每年7月到11月,人民依賴儲存的食物維生,以植物為主。此外,婦女在雨季必須為農事操勞,營養較為不足。雨季出生的孩子,體重平均輕200~300? ?g。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胎兒基因組的表現模式也會受影響:在乾、溼季受孕的孩子,DNA甲基化模式有顯著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可能是終生的。(按,DNA甲基化可調控? ?DNA? ?轉錄,進而影響基因表現。)
我們早就知道,母親對胎兒最直接的影響,是遺傳給胎兒的基因。現在我們知道,生物體內的基因要透過調控機制才會發生作用,要是調控機制失靈,正常的基因也不能發揮預定功能。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基因的調控模式會受非基因因素影響。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專門研究基因的調控模式,是新興的領域。
1980年代,瑞典醫師畢格林(Lars Olov Bygren)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缺乏食物,子女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升高很多。這可能是基因調控模式發生變化的結果。
參考資料
Dominguez-Salas?, ?P?. ?et al?.(?2014?) ?Maternal nutrition at conception modulates DNA methylation of human metastable epialle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5?, ?Article number ?: ?3746 ?; ?doi ?:?10.1038 ?/? ncomms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