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讀書樂趣滿人間-威廉森與圖書館學教育

91/09/05 瀏覽次數 5784
拓荒小鎮

公元1877年1月26日,威廉森(Charles Clarence Williamson)出生於美國奧亥俄州西北部的撒冷鎮(Salem)。當時撒冷鎮的人口約四千五百人,居民主要是來自美國東部尋找信仰自由的貴格會與衛理會的基督徒。這個拓荒小鎮的物質非常缺乏,食物、衣服及農具等幾乎全靠自給自足,但是民眾在此定居後,卻立即建立了一所小學、一所中學與一間圖書館。中、小學的規模雖然不大,圖書館藏書也不多,但卻是鎮裡學童的教育中心。

種菜的孩子

威廉森從小就學習種植蔬菜,他每天一早先幫父母採收蔬菜,並推到鎮上市場,再到學校上課。下課後,他又幫父母管理十五英畝大的農場,後來他寫道:「我在農場一角所種的蔬菜,是支持我唸小學的學費。」一般在貧窮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懂得珍惜每一個求學上進的機會。1889年,威廉森進入中學。課餘,他不僅在家裡的農場種蔬菜,也替鎮上的大地主理查斯(Daniel Richards)種菜,威廉森寫道:「理查斯對我的一生有深刻的影響,他說:『一個會種菜的人,最需要學習的就是等待蔬菜的生長,並在適當的時間耕作、施肥。種菜不是只為了賺錢、生活,更可以培養種菜者的品格』」。理查斯的家裡有很多書,也開放給威廉森閱讀,種菜的孩子因此愛上閱讀。

威廉森在學校的成績優異,他特別喜歡巴尼斯(C. S. Barnes)老師所開的古典文學課程。威廉森在中學時,一度想成為文學家,巴尼斯老師的回應是:「一個人在任何的專業上,都可以有偉大的貢獻。偉大不一定要出名,而是一生單純、真實且堅定地向前邁進。」

閱讀是一種探險

一所好學校,就像一個美好的菜園,能讓就讀的學生,獲得各種養分,生長得更茁壯。威廉森的學校裡有位老校工楊格先生,有一天下課時,威廉森經過老校工的身邊,老校工剛打完校鐘,他不經意地問道:「讀過狄更斯的作品嗎?」當時認定自己以後要當一流文學家的威廉森,很震驚地發現自己竟然沒有讀過狄更斯的作品。他立刻奔到鎮上的圖書館,發現在架子上有一整排狄更斯的書,他卻不知道該怎麼挑選。隔天,他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是找老校工問:「狄更斯的書很多,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老校工答道:「由《淒冷之屋》(Bleak House)開始」。

威廉森後來寫道:「從那時起,我才知道會讀書與喜歡讀書是兩回事。會讀書能提高在校的成績,但是不易品嘗到閱讀的喜悅。學校的教科書很少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樂趣,培養閱讀樂趣的書都是放在圖書館裡的課外書。何等需要閱讀指導員來開啟學生的閱讀之旅。」

有趣的是,啟發「圖書館學教育之父」的人,竟是中學裡一名打鐘的校工。這也說明了:教育的成效並不一定要經由名師的指導,反而經常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不經意地與人接觸的過程中。

在河邊挖池的工人

閱讀書籍並沒有使威廉森忽略田間的操作,他繼續耕田種菜。也一直參加基督教衛理會的聚會,教會有受洗的聚會時,牧師就請他在河邊挖一個水池,供作臨時的受浸池。由於長期種菜,他也擅長使用鋤頭掘溝挖池,不久他又成為鎮上各教會聘請挖受浸水池的優先人選。

閱讀習慣的培養在使用圖書館

威廉森1897年高中畢業,他留在鎮上,擔任小學的歷史老師。開學的第一天,他就為每一位學生拍一張照片,將照片貼在點名簿上,很快地,他就認識了所有的學生。學期中,他與每位學生交談,根據對學生的個別認識,為每個學生擬定一份閱讀計畫,讓他們在課餘到圖書館找書閱讀。威廉森寫道:「課本的功能,不在局限學生的課外閱讀,而是跨往圖書館的橋梁。讓學生閱讀不同作者的著作以及更廣泛的體裁,並鼓勵學生寫閱讀心得,與我分享討論,這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三年後,威廉森存足了大學的學費,他申請進入西部保留區大學(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經濟學系。

指導別人閱讀的工作

威廉森雖然唸的是經濟學系,但是大學裡最吸引他的仍是圖書館,只要有空,他就像一隻水牛般泡在圖書館裡。他寫道:「我對圖書館的參考資料與書籍編目很感興趣。我看到一個黑人,他經常坐在館內的一角,回答各種疑難雜症,他叫威廉斯(Edwards C. Williams),總是不急不徐地告訴教授與學生,在哪裡可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資料。有時,他也花很長的時間教人閱讀。每一個喜歡閱讀的人都是他的顧客。」威廉森認為這一位指導人閱讀的,必定是大學裡最有耐心、最有學問的人,後來才知道他的職稱是「圖書館員」。

愛書人的世界

威廉森寫道:「我經常到圖書館與威廉斯討論最近抵館的出版物、典藏的舊書、或是各種參考資料。我發現他只上過一個暑期的圖書館學,及在紐約州立圖書館學院實習一年。如此的學經歷,怎能像個大學者般地指導別人閱讀與找資料呢?與他多次的交談後我才知道,他是一個愛書的人,而且經常閱讀書籍的索引,一談到書籍的分類與編目,他更是樂意傾囊相授。」自此,威廉森才知道一個成功的圖書館員,不是只在借書證上蓋章或是處理事務性的工作,而是一個具備學者與教師雙重身分的人。

尋找擺對位置的棋子

1904年,威廉森大學畢業,他繼續到哥倫比亞大學唸經濟學,輔修政治學與歷史。1907年6月,他取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克里夫蘭的財政》。兩個月後,他與陶莉(Bertha L. Torrey)結婚,同年他前往位於賓夕凡尼亞州的布萊恩瑪學院(Bryn Mawr College),擔任經濟與社會學系的副教授。他深受學生的歡迎,並在教學之餘,兼任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委員。他常告訴學生:「知道如何使用圖書館去獲得新知識,就已經修到大學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門課了。」四年後,他升任教授,並擔任系主任。

在別人眼中,威廉森是一位傑出、成功的經濟學教授,但是他心中卻常有失落感,他覺得自己彷彿是擺錯位置的 棋子,他寫道:「我深深地期待著我能幫助別人,將書籍與資訊發揮到最大的效用,並能夠成為優秀作者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我認為許多學生不喜歡社會學、經濟學或科學的原因,是當他們接觸這些領域的第一本書時,是一本索然無味的書。」

威廉森聽說紐約市立公共圖書館成立了「經濟與社會學部(Economics and Sociology Division)」,他決定放棄大學教職,向該圖書館申請部門主任的職位。當時的圖書館員不需經過專業的訓練,大學也沒有圖書館學系,圖書館學被認為是例行的事務工作,不需要有任何的研究。當時社會並不重視圖書館員,一流大學的教授,要去當圖書館員,是少有的。但威廉森認為這是他一生的使命。

圖書館發展簡史

西元前三千年,古巴比倫就有蒐集泥板的圖書館,古埃及也有蒐集草紙記載的場所。羅馬時代,亞歷山大港有很大的圖書館,是保存希臘羅馬文化的重鎮。可惜在西元640年,強盛的回族攻入東羅馬帝國時,將亞歷山大圖書館焚燬。幸好有個名叫西歐弗雷(Ceolfrid, 642-716)的廚子,在煮菜之餘,大量蒐集各處殘存的書籍,他在西元685年,於英格蘭北部的泰尼河(Tyne River)畔,成立一所學校,並且設立圖書館,這是學校裡有圖書館的開始。西歐弗雷首先在圖書館內設立「個人閱讀室」,並用玻璃作採光的材料,如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塊玻璃,就是來自這所圖書館。而後德國的著名教師梅路斯(Magnentius Harbanus Marurs, 780-856)、大學教育的啟蒙者休斯(Hugh of Saxony, 1096-1141)等人都研究過書籍的編目,以將知識分類。

杜威(Melvil Dewey, 1851-1931)1887年首先將圖書館內的書籍管理,當成是一種知識分類的學問,他將知識分為十大類,每類有100數碼,再以十進位往下細分,稱為「圖書十進分類法」,並首先在哥倫比亞大學成立「圖書館經營學院」(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培育圖書館員,並授予證書,杜威後來被稱為「圖書館學之父」。

讀者就是顧客

威廉森1911年6月1日前進紐約,擔任經濟與社會學部的主管,他進而提出圖書館的功效不祇在書本的分類與編目,更是「讓人便於使用資料的地方,每當有人想找資料時,第一個想去的地方應該就是圖書館」。為此,圖書館要主動了解借閱者的需要與使用者的心理,因此「圖書館要保留很大的空間,讓使用者不覺擁擠」、「定期用統計、圖表呈現借閱人數」、「大量進口國外的資料,讓圖書館成為解決國際問題的資訊服務中心」、「補齊重要研究期刊以及過去缺漏的報告」、「主動連絡學校,使教育資料與圖書館資料互動」、「定期出版讀者指引」。他大力地推動「索引」的編製,1913年,出版《紐約時報索引》(New York Times Index),並提出:「圖書館管理的效率,在節省讀者找資料的時間與精力」。他更經常訪問使用者,了解他們的需要。

為知識傳遞主動出擊

紐約市政府1914年成立「市政參考圖書館(Municipal Reference Library)」,威廉森轉任該館的館長。在他主持下,該館又成為市政資料的查詢中心,他開始將圖書館評估當成一門學問,他由「書的借閱率,評估圖書館各部門的服務指標」,出版《市政參考圖書館館務通訊》(Municipal Reference Library Notes),每周報導最近出版品,為市政人員提供最新出版情報;統計數據綜合市政府每年各項的稅收、預算與支出;將歷年選舉資料、市政重要文件、國外官員來訪發表的談話、歷史性文稿,一一編目,並公開供人查詢。不止息的熱情,使他不斷地開拓新領域。

威廉森1917年被選為「專業圖書館協會(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的主席,率先提出圖書館的提升乃在圖書館員的專業教育的觀念,他寫道:「一個優秀、有效率的圖書館員,需要經常研究借閱者表面與深度的需要,研究不同領域目前與未來潛在的需要,用新書、新文章、新報導不斷地喚起大眾的注意與興趣。」他認為:「自己愈愛讀書,就愈能鼓勵別人多讀書」,愛書是圖書館員的共有特質。

圖書館之友–卡內基

威廉森對圖書館的貢獻雖只於紐約州,但是有一股強勁有力的建館運動已在北美各處展開。「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 1835-1919)從1901年開始,大量捐錢建造圖書館,他在15年之內,捐了5億美金,建了2,811間圖書館。卡內基說:「為社區興建圖書館,就像為一個沙漠引進一條不竭的溪流」。卡內基建了這麼多圖書館,卻缺乏訓練有素的圖書館員,以致圖書館對社區百姓的教育功能不彰。1918年,卡內基特聘威廉森開班訓練圖書館員,這是近代圖書館發展史的一個轉捩點。威廉森寫道:「圖書館對社會大眾的貢獻,需要有一個清楚的標竿。圖書館學不只是分類、編目、索引、文獻,而是與人、與資訊流通的相關技術,若沒有與其他學科相連,圖書館學會淪為知識領域的孤島。」

威廉森對於圖書館學的改革,引來許多激烈的反對與攻擊,他寫道:「所有的改革都是1%的人在啟動,99%的人只是蕭規曹隨。改革本來就會遇到反對者,成敗的關鍵在於1%的人如何影響99%人的的看法。每次的改革都會產生些傷口,但是正面多於負面。」

圖書館學系的成立

1921年,威廉森首度提出圖書館學是一門不斷隨著時代進步的學科,不該只停留在暑期職業訓練班的形態,應提升為大學裡的科系。1923年,他成立圖書館訓練委員會,負責編寫大學教科書。1926年,哥倫比亞大學聘他擔任教授暨系主任,籌組成立第一所四年制的「圖書館學系」,並同時成立研究所。

威廉森也向聯邦政府呼籲:「圖書館、學校與大眾傳播是全民教育的三大主力。國家與其花費大筆經費蓋圖書館,倒不如花錢訓練第一流的圖書館員。」參議員帕德曼博士(Herbert Putnam)立刻回應,他認為重整圖書館是帶動全民讀書風氣的關鍵,他支持提高國家圖書館的預算及提升圖書館員薪水,相對地也提高了對圖書館員素質的要求。

圖書館人才的培育

威廉森最擅長的是將雜亂無章的事,理出頭緒。只要一遇到與圖書館有關的事情,他就渾身是勁。他寫道:「為了提升圖書館的使用功能,我經常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我沒有對哪一門學科特別有興趣,所以我對所有的學科都有興趣。不過大學時期唸的是經濟學,使我對事情有更深入的看法、更準確的敘述、與不同角度的切入,這些學術訓練,對管理圖書館有很大的幫助。」

威廉森認為提高對圖書館工作者的要求,反而會吸引更願意接受挑戰的優秀學生進入圖書館學系。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的圖書館學系,有四個特色:第一,圖書館系的學生除了本系的課程之外,還需要修一個外系當輔系,以具備不同的專業;第二,對於不同的知識領域,有廣泛的入門課程介紹;第三,需要到圖書館內進行實習;第四,了解資訊在社會中的傳遞途徑與展示方法。威廉森寫道:「這些做法,是我長期的思考、禱告後所能做的最佳決定。」這些做法日後都成為圖書館學教育的基石。

知識界的航空母艦

威廉森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系當了18年的系主任。他使該系成為培養優秀圖書館員的搖籃。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也成為美國五大圖書館之一。

威廉森認為,大學圖書館的建築特色是大學學術風格的代表。他尤其推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不僅是高貴的建築典範,與周遭的環境也非常和諧。他並認為圖書館的管理,要與科學發展並進,對採光、空調、溫濕度的控制,舊書的防霉、殺菌,書籍的搬運與保存等,都需要使用最新的科學技術。

他特別重視稀有文件及藝術品在圖書館的展示,因為「展示就是大眾教育,使稀有文物更具價值的不是珍藏,而是展示」。他在1943年退休,被後世尊稱為「圖書館學教育之父」。

退休後,他組織一個「書桌(Book Table)」俱樂部,定期召集資深出版者、作家與圖書館員討論有趣的書籍。並致力研究「學校公園化與輔助教育」、「電視的教育功能」、「圖書館對貧民的教育方法」等。他在晚年時寫道:「圖書館不是裝滿書籍的大房子,而是不斷延續知識活動的場所,這種活動能產生一種改變社區的影響力,並在高等教育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因著圖書館教育的改革,圖書館成為近代知識界的航空母艦,成為許許多多愛讀書的人可以補充燃料的地方。他寫道:「如果你問我『為什麼一生對圖書館這麼有興趣?』我發現我無法回答這問題,只能說是一連串似乎沒有直接關連的事情,引導我的心一直邁向圖書館學的領域。當我回顧過去六十年從事圖書館發展的每一步,我不禁感謝那引領我的上帝,不只使圖書館成為許多人的祝福,也使我的一生像是進入一個遊樂場般的歡樂。」1965年1月11日,威廉森才離開這個遊樂場。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