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陶瓷與人類文明:多采多姿的陶瓷釉藥

93/03/09 瀏覽次數 7546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臉要化妝,物品器皿也要彩粧與包裝,才得以提升其美感與價值。

現代人在一天24小時的作息裡,使用了種種的物品器皿,其中受惠於「陶瓷釉藥」的不勝枚舉。例如用餐時的碗盤餐瓷,住屋內外的壁磚、地磚,裝飾用的陶瓷花瓶、壁畫,做為廚具的陶瓷鍋、琺瑯鍋,乃至於衛浴設備的洗臉盆、浴缸、馬桶等。這些物品器皿的表面上都覆有一層釉藥,有了它,不僅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其繽紛的色彩亦把現代化的生活點綴得多采多姿,可謂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可是大多數的人卻疏忽了它的存在與重要性,謹藉此文提醒大家,並給予釉藥一個關愛的眼神。

何謂釉藥

釉藥(galze)是施覆在器皿上一層薄薄的非晶質玻璃,具有裝飾作用,而且可提高器皿的化學及機械性質。人們習慣把施覆在陶瓷體表面上的玻璃質稱為釉,把施覆在建築瓦片上者稱為琉璃,把施覆於金屬表面上的稱為琺瑯釉(日本稱為七寶燒)。

這些玻璃、釉、琉璃、琺瑯釉等,其成分及組成大同小異,大都含有多種金屬氧化物,主要有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另外可能含有少量的鐵、鈦、錳、鉛,甚至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不同之處在於其組成依所欲使用的環境條件而異,表現於器皿上的色澤、亮麗度亦因此而不同。

釉藥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從地上隨便抓一把砂土,其中便含有上述的氧化矽、氧化鋁等成分。不同地域所含氧化物的成分也不同,某些地域的土石所含成分較適合做為釉藥的原料,例如北投土、金門土或新竹砂。這些天然礦物配料,經磨成細粉並混合均勻後,放入爐內加熱成熔融狀態再冷卻下來即可成為玻璃。若把這些細粉施覆在陶瓷胚體或金屬片上,經高溫加熱熔融再冷卻後,即成為釉藥或琺瑯釉。

如此的製程看似簡單,但實用上必須兼顧美觀的考量,欲得美好的釉藥並不容易。原因是它施覆在器皿胚體表面上,除了必須考量加熱的溫度不可損及器皿外,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它不像水彩、油畫或砂畫用的顏料,看起來是什麼顏色,塗覆上去就是那種顏色。

釉原料的顏色與其經高溫熔融後形成釉的顏色,並不見得會一致,所以想用釉來表現一幅令人讚嘆的圖案並非易事。它必須控制很多變因,除了組成配方外,加熱時的溫度和「氣氛」,也就是爐內氣體的氧氣含量,都是很重要的。例如在一般的空氣氣氛下,釉中的鐵離子會呈黃色,而在氧氣較少的還原氣氛下則呈藍綠色。

釉的性質與應用

「熱脹冷縮」是眾所皆知的材料物理性質之一,釉藥因為是施覆在器皿的表面上,所以它熱脹冷縮的程度也因而大為影響器皿整體的性質。當釉藥熱脹冷縮的程度與被其包覆的器皿材料相近時,則釉藥不僅具有美觀及保護器皿的功效,甚至可提升器皿整體的機械性質。反之,兩者的熱脹冷縮程度有差異時,隨著差異大小的不同,釉藥可能在燒製後立即裂開,亦可能隨時間的增長逐漸裂開產生細裂紋。這就是為什麼新的洗臉盆、壁磚未見有細裂紋,而經年累月之後,卻有裂紋的發生,甚至還造成破裂的現象。

在化學特性方面,釉藥雖具有優於一般金屬鋁、鐵的耐酸鹼性,但嚴格而言,覆有釉藥的碗盤餐瓷、琺瑯鍋或玻璃杯,當用於盛梅汁、酸辣湯或果汁時,或以鹼性洗劑洗滌時,均可能使釉藥中的某些成分逐漸溶出,而影響食物的味道甚至身體的健康。

例如,盛裝柳橙汁的杯子,其釉藥若溶出10 ppm(每百萬分之一含量)銅的話,果汁就會呈苦味而難以下嚥。曾有報導,進口的餐瓷、紫砂壺含鉛量過高,對人體有害。可是我們一般人難以知道市售的琺瑯鍋、杯碗等,其所施覆的釉是否有不利於人體的成分。筆者建議預防之道:可將新購含釉藥或玻璃的餐具器皿,先經清水或加5%醋的水煮沸1~3次。如此可讓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先溶出,減少往後使用時的溶出量。

我們日用的種種物件器皿,若沒有釉藥的彩妝,生活會變得怎麼樣呢?想必是單調乏味與不便吧!

未來的釉藥

雖然釉藥已帶給人們甚多的便利,提升了生活品質,但是人們不會因此而滿足。未來的釉藥,若能像荷葉表面般具有奈米級尺寸的表面粗糙度,甚至加入一些抗菌防臭成分的話,則不沾水滴、不沾污塵,且可清新空氣,使人常保雨過天青雲破心境的釉,應是可期待的。
OPEN
回頂部